读《骆驼祥子》之心智体验 清明小长假,抽了两个半晚上,翻了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关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已经是不陌生了,很早就翻了,但很粗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影《骆驼祥子》。骆驼祥子... 杂文 2025-11-12 0
可以关注“犀利哥”,但不要伤害他们的尊严 从报纸上知晓“犀利哥”这个形容词,却并不明了代词的含义。于是又看看插图:四个剽悍的城管抬脚的抬脚,抬拉手的拉手,硬是将一位睡在地上的流浪汉“装”进车内,扬长而去... 杂文 2025-11-12 0
一次风雨,验证出了什么 连续两天,大到暴雨时急时停地下着。星期四,市上下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二十四小时值班防汛减灾。今天看了新闻才知道,我们市辖管的一个县,因为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已... 杂文 2025-11-11 0
由第二次贞操想起的第N次爱情 一个女孩被强暴了,她觉得无法面对他的男友,想引瞒,却又内疚,想说却又怕失去他,经过许多的挣扎,作了最坏的打算,她还是告诉了他。他一时间愣在那里,谁也无法接受心中... 杂文 2025-11-11 0
解“愁”“闷” 提到“愁”字,给人的感觉是忧虑、彷徨,个中滋味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试想暮秋万物凋零,仅个悲秋,好不灼人。令人们不尤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梧桐更兼细雨... 杂文 2025-11-11 0
书法家李桂强:笔健墨雄奏强音 李桂强是二十年前就在国内书法领域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和许多军旅书画家一样,在紧张的训练学习之余,练书绘画成了他们用来陶冶情操、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李桂强属... 杂文 2025-11-11 0
尚书的好看与好玩! 之所以把写尚书的文字归入“每周一蛋”,完全是因为他的脑袋。不能说尚书的脑形像蛋,但却可以说蛋像尚书的脑形,这大约还不是十分的错。在尚书面前不能说球,也不能说蛋,... 杂文 2025-11-11 0
是文人的不幸还是皇帝的悲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杂文 2025-11-11 0
丢不掉的诗,忘不掉的爱 我和张三中是同学,但自从走出校门,我们便为了各自的生存而各奔东西;我和张三中是诗友,但自从走上社会,我们便失去了昔日同读诗书的快乐时光。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 杂文 2025-11-11 0
观《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有感 今天凌晨3点追完了2009年拍摄的一部电视剧《租个女友回家过年》,这两天来,我废寝忘食地追着它。此时,想想这部电视剧很早就挂在PPS上了,但是之前一直不屑于去看... 杂文 2025-11-11 0
欢迎监督岂能叶公好龙? 昨日14时许,新浪微博认证为“政协河南省常委、民革河南省委委员”的网友赵克罗[微博]发布一封“忏悔书”,称前两天得知,自己下一届“省政协委员及常委的提名被拿掉”... 杂文 2025-11-11 0
如何才称得上经典小说 小说,一种文学体裁,就是写点故事,讲点道理。有短篇中篇长篇三类。还有别的吗?小说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等。构成特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乎所有的... 杂文 2025-11-11 0
穿越时空触摸真实的长虹 读历史方面的书籍,通过读者的判断或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总会得到一个信息:读到的历史往往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白纸黑字前人煞费苦心记录了一段历史传诸后人,后人不买... 杂文 2025-11-11 0
心灵俱乐部的曲水流觞 目前,众多网络平台,令人心动,也令人心悸而无所适从,这种传统阅读的颠覆无疑令人新奇也令人困惑,一些以利益为纽带的牵手到底能走多远?以交换为原则的共赢到底能收获多... 杂文 2025-11-11 0
我在红袖扬帆起航 今天自上午发现昨晚投给红袖的稿子发表了以后就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觉得我象个小孩或者就是个疯子。可是,我明白自己很清醒,只不过是实现了一个小小的... 杂文 2025-11-11 0
我们的生命是个过程 一家企业要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也不知是什么人推荐,或者从哪里听到了什么消息,这家企业负责这项培训的经理竟然拐弯抹角地找到我,很客气地邀请我到他们的这个培训班上去讲... 杂文 2025-11-11 0
当羊爱上狼 在这世上羊会爱上狼吗?羊不会,但人会。羊所以不会,是因为在自然简单的选择中,它懂得物以类聚的原则。人所以会,是因为人有情感,有思维,有爱。狼也许有爱,也许在她凶... 杂文 2025-11-11 0
别把自己当上帝 “顾客是上帝”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它是服务性行业管理理念的质的飞跃,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标志。消费者不必再像以前那样看服务员的冷... 杂文 2025-11-11 0
说糊涂 一看这题目,几乎所有认得字的国人,可能都会想到郑县令的那句名言“难得糊涂”;我虽也曾佩服郑县令的这句话,其实我却不想说他。我以为是他把之后的世人都害得不轻,明白... 杂文 2025-11-11 0
反思填鸭式教学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关注,《韩国反思填鸭式教学》。文中讲述的故事虽在韩国,却犹在身边。“上午10点,七年级学生裘都贤在读英文版《伊索寓言》里... 杂文 2025-11-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