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驼祥子》之心智体验

读《骆驼祥子》之心智体验

报贩杂文2025-04-03 22:46:19
清明小长假,抽了两个半晚上,翻了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关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已经是不陌生了,很早就翻了,但很粗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影《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苦难悲悯的生活,是通过几个鲜活的形象衬托
清明小长假,抽了两个半晚上,翻了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关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已经是不陌生了,很早就翻了,但很粗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影《骆驼祥子》。骆驼祥子苦难悲悯的生活,是通过几个鲜活的形象衬托出来的,虎妞,文字已经够鲜活了,而斯琴高娃的表演更加深刻,还有那几个拉车人,未老先衰,看那凄惨的样子,且不说卖汗卖肉,但说那悲惨的生活,就叫人心酸。
夜深人静,念叨着那些京味十足的文字,为生活所迫的车夫,苦命的生活,悲苦的日子,家人也跟着吃苦受累,不由得潸然泪下。
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矛盾的产物。于是,今天的人们,特别是世纪之交的新一代,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那种生活的艰辛,于是,面对本来很幸福的生活,也是抱怨连天,浮躁不堪。
《骆驼祥子》故事并不复杂,通过老舍先生细致深刻的描写,确实感人至深。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进了“白房子”并上吊死了。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这也是祥子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思想。
这也是老舍先生的艺术魅力。
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悲叹!
当写出《骆驼祥子》这样蜚声文坛的小说的时候,似乎也预示了自己苦难的人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