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家李桂强:笔健墨雄奏强音
李桂强是二十年前就在国内书法领域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和许多军旅书画家一样,在紧张的训练学习之余,练书绘画成了他们用来陶冶情操、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李桂强属于术业专攻的书家,在专攻和临摹前人留下的
李桂强是二十年前就在国内书法领域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和许多军旅书画家一样,在紧张的训练学习之余,练书绘画成了他们用来陶冶情操、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李桂强属于术业专攻的书家,在专攻和临摹前人留下的优秀书法碑帖的同时,挥豪放怀、抒发胸臆成了他的整个业余生活。当时他在广州军区某部机关服役,经常与前来指导的首长和书法前辈相互切磋,有幸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著名学者赵朴初和著名军旅书法家李铎的亲授,故年纪轻轻笔下气息自然与众不同,二十多岁即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被中央军委评为“全军自学成才标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及“东方之子”栏目先后几次专题报道其人其书,并在北京受到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的亲切接见。然而,正当李桂强在书法这座山峰渐攀渐高的时候,他突然华丽转身,沉寂匿声。十余年间,他一边在收藏领域探索实践,丰富内涵,拓宽视野,一边开始冷静地审视自己以往的那些书作。渐渐地,他发现以往的创作尽管妩媚文雅,绰约清嘉,具体到每个线条也称得上潇洒平和,得意容与,也得到前辈们的认可,但整体感觉大家气象仍有不足,缺乏质朴,原生态不足。他坚信艺术不是喜欢的人多就是成功,关键是书写者自己的感受。此时,李桂强的感受就是对自己受到众人喝彩的那些书法太不满意了。他总觉得自己的那些创作多倾向于取悦他人或者说太在意获得社会的认可,他深知这种思想对一个受到书法前辈和首长栽培的书法家来说太不应该了。那段时间,他经常为此而感到苦闷,但一时又找不到任何出口。他经常闭门思虑,数次拒绝一些单位和企业的邀请出去写字,为了排解苦闷,他从临帖开始,从北朝碑刻、王羲之的《兰亭序》,到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他都有反复临写过。当然,他这样的反复临写,不是为了要写的多么像他们,然后泥古不化,一辈子书写在古人的影子里,而是要从每一个线条中体察前人的笔之精、墨之妙。他尤其重新在中国书法和线条的关系中做了大量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他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会促成他书法风格的的大变?为什么张旭观公孙娘舞剑会使自己挥书如流星?反复的自问中,李桂强忽然茅塞顿开。他曾经十余年陶醉在自己的书法里,那些字只是越写越好,越来越受到书法爱好者的青睐而已,但那种字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他决定尝试着改变以往的书法写法,包括用笔,包括用墨以及字体的间架结构,以及把藏锋改为露风峰等。当时每有书友来访,看到他这种创作,都会隐隐为他担忧,大家都认为此前他的作品受到众人推崇就是源于那种曼妙婀娜、舞笑平台的平和天机,现在却成了铅华洗尽,老味横溢。但李桂强仍坚持自己的主管判断,相信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变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集大成,集而成之,是书法家内功的体现。经年沉寂,冷静揣摩,日日复日日的不辍笔耕,废纸三千的磨练,李桂强的面前终于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现在在李桂强的书体里,从北碑的利落、“二王”的神韵、颜真卿的亲和等等难以细数,就如百川归海,不是支流分明,而是自然融汇。他应邀为某市审计局题写《依法审计科学发展》,用笔中就秉承了北碑刀刻的特点,干净利索,毫无纠结拖沓,精心而又细致。其用笔动作直接,一步到位,很认真地起笔,又很谨慎地收笔,在这寥寥八个字中,每一笔都是用心对待,光洁稳健,直抒胸臆,可以看出他以理性驾驭笔墨的功夫尽透纸背。当然,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这幅作品从碑刻的角度来赏读就有点跑偏了,内中渗透的行书笔意,偶尔笔画中还有点草书的牵连,使工稳刚健的作品增添了活跃的趣味。作为一个对政府职能部门的题词,或者说是鼓励,出于对对方的尊重,李桂强的书写是十分恭敬细致的,可以看出当时的心态、手法是严谨的,字距均匀,每个字的大小相近,每个字都要求完整,即便有几处连笔,也是这般沉稳,这已不似其以往作品妖娆妍美、欲书先舞的特质了。当然,在静气中寻一点活气,也是常用的技法。就如这幅作品中,“发展”二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展”字中“户”首中的一长撇等线条的柔韧性,仿佛把对客观自然物的感悟随意地提升了一个高度,并溶入自己的情感,使这些简单的字都变成了有思想的事物。
有行内人士评价说,李桂强的行书取法北碑,但比起单纯学碑者的锋芒毕露、锐气逼人,更多了些自娱、自适、自足的创作心态,自然能使作品更具有空灵、虚静的美感,和那种干净安寂之情调,而不是北碑中的草莽山野之姿。他在运笔中表现出的一丝不苟,力重千钧,是刀刻的坚硬,更多的是文人的持重和涵养。曾被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主编、李桂强题写书名的《彰显南粤》收录的“李桂强行书、汪洋诗作《纪念邓小平同志南巡二十周年》”作品,李桂强雍容浑厚,凝重沉着的书风,与诗作本身的气质相互辉映。虽然是一幅行书作品,却不是行书的潇洒轻盈,更不是放纵洒脱,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究风度,步履稳健,低调沉实,内心纵有万般激情,也只能划作更深刻的思考。在这幅作品中,线条在粗细、干湿中自然变换交织,但每一个字又是独立的,形态敛约,并无张扬飞飘之姿,下笔谨慎稳健如做楷书,删除了大起大落或欹侧倾斜。即便是一些可以发挥的线条,在李桂强的笔下都表现敛约静谧,是一种大无畏的复归平淡无奇气概。然而,无奇有无奇之魅力,平淡有平淡之美妙,平淡是最为本色的流露,外表的平淡之内是一个实力派书法家积累、沉淀下来的深厚韵味,不是形至于宣纸上面的,而是凝结精于笔妙于墨,是通过外表的笨拙、敦厚,才得其韵味。也可以说,这幅作品与前面提到的“依法审计科学发展”比起来,是另一番景象,这幅作品减弱了锐利和谨慎,完全是普普通通地写,就如作品本身一样有感而发,随意而为,满纸的拙味中,蕴含着内在生命冲动的抒发,是性情、个性的自然流露透着深深的大思想、大豪情。可以看出在创作过程中,无论起笔收笔,皆以中锋行之,无往而不收。起笔尖而露峰,收笔按后抽笔,线条细而不弱,丰而不滞,尖而不瘠,笔短而意长,笔重而饱满,笔枯而情深。同时,行笔的轻重转变多有交错,时缓时疾,既有金声玉振的响亮,又有风吹柳丝的暖意。在章法上,字数较多的内容,李桂强一般采用疏朗法,整体看这幅作品,我们除了看到疏朗之外,就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918”就是国耻日
下一篇:说糊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