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空触摸真实的长虹
读历史方面的书籍,通过读者的判断或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总会得到一个信息:读到的历史往往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白纸黑字前人煞费苦心记录了一段历史传诸后人,后人不买账也不鲜见。因为被记录的历史很容易囿于某
读历史方面的书籍,通过读者的判断或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总会得到一个信息:读到的历史往往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虽然白纸黑字前人煞费苦心记录了一段历史传诸后人,后人不买账也不鲜见。因为被记录的历史很容易囿于某种政治集团的服务工具,为某种政治主张服务,以至于后人不得不费劲拔力在历史记录的字里行间寻找历史的真相。感觉中历史就是一团面,可以随意揉搓塑造,如果再加入一定的发酵粉,在时空的蒸笼中不定会膨胀成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呢。《阳泉晚报·文化·风土》今年为读者奉献了两道关于高长虹的文化大餐。其一是郭祯田老师的随笔《回望长虹》系列,其二是高林祖先生的文章《我的爷爷高长虹》。这两篇文章都是研究高长虹其人生平思想和一段时期高鲁冲突的来龙去脉的扛鼎之作,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更加客观的了解了一个真实的高长虹。两篇文章的作者没有带任何的偏见与主观去叙述过去的历史,而是竭尽全力在史料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工作在前人的文字中寻找一丝一毫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条有用的信息。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面前,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高长虹和鲁迅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敌我矛盾的较量和斗争,更不是两个阶级的对立和冲突,而是文人相轻恶习在近代史文化圈中的小闹剧。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鲁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而和鲁迅唱过对台戏的人们,不管是出于政治的分歧还是学术的不同见解,只要被鲁迅骂过的就一定是错误的,不管你的错误是政治的还是学术的,抑或是鸡毛蒜皮的纷争,统统打上阶级的烙印掩埋于历史的尘埃。高长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戴上了“非常狂妄”“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大帽子。一直以来,高长虹在鲁迅作品的注释中就是这样的形象。以至于后人中的一些学者名流沿用带有时代特色的注释中的释义来解读高长虹。今天,高长虹的后人及家乡的学者们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长虹,试图拨正一个时代对一个优秀个体的偏颇评价,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的时代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是一个思想最活跃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言论环境相对宽容,这就为我们纠正历史的错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回首前尘往事,高长虹,那个寂寥于东北沈阳客栈中的孤独身影,那个满腔抱负却无力为国为民谋求幸福的银发老人,那个用手中的笔饱蘸了心中的热血发出呐喊的青年,那个高擎着狂飙旗帜勇猛战斗的作家,那个一身正气不畏权势身无媚骨的知识精英,他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历史重担,他的心灵承受了太长时间的压抑。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帮他卸掉身上和心灵的包袱,还原一个不断追求光明、进步、真理的革命者的真实历史。他思想的光芒穿透历史的烟尘,至今光彩照人。他无须借助谁的光辉传名后世;他人格的魅力并不因为与鲁迅的突出而有什么损失,今天看来依然那样弥足珍贵。高鲁当事双方起于误会的争吵于今看来意义也没有多大,谁对谁错也无伤大雅。假如历史给高长虹和鲁迅再来一次晤面,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定会是完满的结局。倒是以偏颇的方式记录那段历史,不敢面对客观历史真相的人才是真正悲哀的或者是应该被谴责的。
还是那句话,寄希望于官方解密一些档案,让我们更清晰地,近距离接触高长虹,力图展现真实的历史。这是高长虹后代和研究者的期待,也是我的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家乡的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