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美者为诗

文之美者为诗

毂击杂文2025-07-21 05:33:01
诗歌艺术在文学艺术中居于巅峰的地位,许多卓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精美的诗歌作品,捍卫了诗歌艺术的连绵辉煌。同时也为搞诗评研究的朋友提供了艺术探索的契机。作为喜欢诗歌的人笔者虽搞过文化理论研究,却对诗论诗评心
诗歌艺术在文学艺术中居于巅峰的地位,许多卓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精美的诗歌作品,捍卫了诗歌艺术的连绵辉煌。同时也为搞诗评研究的朋友提供了艺术探索的契机。作为喜欢诗歌的人笔者虽搞过文化理论研究,却对诗论诗评心存几分诚惶诚恐。其原因一是诗歌评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在担心诉诸文字的东西委屈了诗人的辛勤劳动;二是侑于专业积累不丰探求之管见让读者见笑。然而,贵州诗人罗凡君还是很信任作家赵剑伟的举荐,冀望本人与诗人朋友和读者共同总结探索一下罗凡君诗歌艺术的个性艺术焦点。恭敬不如从命,我由衷地渴望读者、诗人奉献慧眼灼见通过阅读陶冶我们的心性为诗歌繁荣作出贡献。
罗凡君的诗集《梅蝶》,在其艺术表现力方面的焦点,集中体现了他本人诗歌创作所推崇的普遍价值。诗歌这种文体是最能体现语言艺术性的文学样式。诗歌的语言无疑要求高度地凝练简洁。同时要口语化,具有建筑美音乐美。建筑美在于说同样的话,体现诗人独特的说法;音乐美在于说话的魅力,表现诗人造句的艺术感染力。罗凡君的诗歌创作,在驾驭语言、修辞造句上达到了一个自我自在的境界。也就是说既体现了汉语言艺术的普遍的共同的艺术价值,又牢固根植于汉语言艺术的民族生活土壤,艺术地高于民族大众生活的现实之上,成为诗歌艺术天地的一片绚丽原野。
那么罗凡君诗歌艺术的的焦点体现在那些方面呢?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受其文体特点的制约,其概括性,在选题选材和提炼主题诸方面作用于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惯于常识。谈罗凡君诗歌艺术焦点,或许只是探索者一管之见的焦点。还望读者朋友与诗人们审视矫正。
罗凡君诗歌艺术的焦点之一是语言的简洁流畅。自古及今,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因其流畅而名传千古。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遂有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精美的诗作大都是对情景物象的独特的语言概括,具有不可重复的模仿性。罗凡君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感受阈限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继承发扬了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写得十分凝练,朗朗上口。如:《思念》这首小诗:“睡在花枕头/看祖母的纤手/绣着轻盈的彩云//站在鸟笼旁/看父亲的鸟儿/颤者美丽的花翎”诗人摄取的物象相当集中,几个具体动作和简洁的描绘,突出展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对母爱父爱的幸福感受。结构上亦动亦静、亦近亦远,令人遐思不已,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罗凡君诗歌艺术的焦点之二是物象清纯意象幽美。首先,诗人在捕捉诗意的物象上,颇为得心应手。大的物象抓得住抓得清晰准确;小的景物概括得简洁明朗。如描写青年恋人幽会的小诗《梅蝶》:“远山/清幽的石旁/我绽放我绽放/期待着/你翩翩走来//近水/恬静的小楼/我芳香我芳香/等待着/你翩翩走来”两节小诗,远景近景清晰可见。春心花开,弥漫爱意的信息,在反复的修辞激励下,盼望情人由远而来赴约的瞬间美好意境,抒发得含蓄委婉,令人浮想联翩。另一首爱情小诗《山脉》写道:“山脉东/毛毛细雨/打湿了夏季的衣裳/袅袅雾烟/撩起了秀丽的发丝//山脉西/清清翠松/呼唤着孤独的脚步/喃喃日晷/思念着孤单的身影”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雨雾中恋人的秀发,仿佛看到了恋人婷婷玉立款款而来的轻盈脚步,貌似彼此孤单实则彼此思念,写得幽静轻松,缠绵细腻,令人陶醉。
罗凡君的诗歌物象之美集中表现在对人物景物事物上的情态选取上,可说是洞彻秋毫,视角独特敏感,突出抓住了细节这一立诗成诗之关键。在意象构造上,概括起来有三点令人咀嚼不厌。一是意象的空灵美,二是纯天然原生态之美,三是融哲思建筑音乐美于一炉,留给读者以广阔的艺术再现的余韵,使诗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试读小诗《根须》可见一斑:“绿藤/走近我/蔓延成我的形象//我/走近绿藤/蔓延成绿藤的形象//有根的夜晚/笑看漫天的星星//无须的岁月/鸟瞰飘渺的月影”类似将哲思与音乐美建筑形式美糅合一体的诗作还有很多,均自成一统,络绎不绝散发出缕缕艺术价值的幽香。
罗凡君诗歌艺术的焦点之三是娴熟的技巧和创作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可透析其奥妙所在。
一是善于将活泼生动的景物与幽美恬静的空间扭捏在一起,创造出亦动亦静的情感背景。《石墩》一诗写道:“站在大石墩前/看不到我的童年/只看到/石墩上/毛茸茸的青苔/青苔上/欢飞着童年的鸟雀”石墩、青苔与我站看鸟,形成鲜明的动静互衬的细节图画,诗意悠悠,趣味横生。
二是直抒胸臆与委婉含蓄有机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荡人心魄的情感时空。例如《承诺》《奶奶的小屋》等都写得相当乖巧。在《奶奶的小屋》中写道:“奶奶的小屋/是童年的芭蕉/坐在蕉下/看芭蕉宽大的掌纹//奶奶的小屋/是童年的清泉/坐在泉边/看画眉荡起的涟漪”作者由直白而入诗,含蓄而出意,写得自然流畅,凝练而毫无雕琢之感,可见诗人的艺术创作功力颇为“得道”。
三是实写与虚写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写诗作文常见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实容易,虚写则较为艰巨。写不好跑远了,或写偏了,与实写的景物人物相脱离,浪费了细节材料。虚写也有表情达意之分。抒情可任意表现喜怒哀乐,态度鲜明。达意则比较费劲,因为达意需要读者切身领会理解,真正体味诗歌的意境,在可体味与不可言传之间,达意的“度”或许是诗歌作品虚写的技术性之一。罗凡君的诗歌在这方面运用的轻车熟路,举重若轻。《怀古》一诗这样写道:“在山的两侧/听不着/水的潺唱//在水的两侧/看不着/山的幽静//在路的两头/瞧不见/古人的身影//昂头/天空一边清幽//俯首/大地一片葱郁”除了山、水、路之外,水流声山幽静古人影都虚无缥缈,却有所附着联想,因而更切身感受到现实的天空清幽葱郁,给人以情感波澜的纵横洋溢的心灵震撼。
四是诗味与韵味的有机统一,极大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诗味集中体现在形式上,即格式与诗行、遣词与节奏上;而韵味则是每一首诗歌在结构、选题、立意整体上反映出来的诗歌特殊属性,它是诗人学识、阅历、智慧和创作技术的综合体现。有的诗歌我们能铭记长久,是因为诗歌的韵味浓郁;有的能记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