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企的房价(2)

如何看待高企的房价(2)

膏壤杂文2026-01-01 23:48:21
各地房价的涨跌,现在依然不以许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该升的仍旧会涨,该降的终究会跌。但总的趋势是什么呢?银行五次加息,政府几度调控,未能止住房价不断攀升的势头。如上海中环某处楼盘,03年是5千,05年
各地房价的涨跌,现在依然不以许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该升的仍旧会涨,该降的终究会跌。但总的趋势是什么呢?银行五次加息,政府几度调控,未能止住房价不断攀升的势头。如上海中环某处楼盘,03年是5千,05年是1万,而今是1万5千元。诚然,房价在05年初夏有过一次回调,跌去了15%左右。但在今年初春,就已越过前期万元高点,朝着新高冲刺。
如今房价高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短短的四年里,价格翻了二番,由五千升至一万五,这远远超出了人们包括买家和房产商的预料。05年初夏,上海房价步入下滑、低迷期。之后,进入了盘整和复苏及攀升期。但在最近的这轮“气势如虹”的房价上涨过程中,上海并不是“始作蛹”者。先是深圳,后是北京,然后才轮到了上海。这房市涨了又跌,跌了又涨,煞是热闹。
热闹的背后便是“有人喜欢有人愁”,还有部分人持事不关己,无动于衷的态度。世间好些事都是:“存在决定意识”。人们面对房价的走向,同样概莫能外。现在,多方还是空方,均有各自的判断或充足的理由,一时难以判别谁是谁非。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如果彼此之间都能摒弃原有的立场的观点,换位思考。或许能摆脱基于“有房户”或“无房户”身份,所产生的那种较“狭隘”的眼光。
不妨以一种相对超然的态度,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呈现在你面前的这一切。房市如同股市,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此,市场经济规律尚不十分适用!有关方面的不时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或形成了政策市。这就使得,房市的走势更加扑朔迷离,日后难以预知,也使得潜在的买家和卖家犯难。今年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78元。若折合成年收入,为24556元。
三口之家即使不吃不喝,也只能买七、八个平方米面积。如此看来,房价显得高了,高得有点离谱。然而,由于“流动性资金可剩”,购房者趋之若鹜,导致城市房屋需求旺盛,有效供应不足,价格居高不下。推出的不少新盘,又都成了抢手货。客户纷纷聚集在售楼处门前,整日整夜地排队购房。看着这道风光奇特的景观,不知各方人士内心究竟是什么感受。
恐怕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纳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根据我的揣摩:一些购房者是抱着一种“时不我待”的心态,被裹挟到购房大军的。回头看,那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像在昭示: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段买入住房的,差不多都在相对低位。如果这个“总体向上”的趋势不改变,当前仍可购房。问题在于:近期房市涨势迅猛,涨幅较大。房市热,还能热多久,不久以后会不会迎来回调?倘若行将出现拐点,现在就不是买点。
一线城市的房价(即深圳等地)在最近一轮涨势中,早早领先于沪上。上海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这几个月一反常态,开始“日长夜大”。有一种看法:现在工资在逐年提高,收入在不断增加。钱也越来越不值钱!环顾四周:储蓄负利率,炒股有风险。其它保值增值的途径,又较少。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若有点余钱,还是考虑买房子。
那么,购置不动产,会不会就是市民抵御通货膨胀,防止资金缩水的一种较为稳妥的做法呢?他们自去年夏至今年春,一直在提示旁人,趁相对低谷和重又复苏时赶快购房。理由是:各地房价持续攀升,可能是一种长期的趋向,尽管中间会有一些反复。然而,如今那么高的房价。是否蕴涵着一种缩水的风险,还能为多少人所接受?均有待社会公众加以不断观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