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奇才我不贫

君有奇才我不贫

碎过散文2025-04-17 13:55:30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单位上,如果几个人都工作一样,“半斤对八两”,那么大家都会不以为然,相安无事;而如果其中一个人才情横溢,出类拔萃,“羊群冒出个骆驼来”,那大伙就会视若陌路,很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单位上,如果几个人都工作一样,“半斤对八两”,那么大家都会不以为然,相安无事;而如果其中一个人才情横溢,出类拔萃,“羊群冒出个骆驼来”,那大伙就会视若陌路,很难处到一块。例如:小张和小刘,同在一个车间当车工。小张爱学习,肯钻研,技术熟练。而小刘懂技术、善管理,是个文武全才。他们两个都是厂里不可多得的人才。平日里,他们好的像一个人似的,厂里的工人都挺羡慕他们的。可是,自从小刘当上车间主任以后,两个人的关系一落千丈,一下子冷淡了下来,再也不似从前那般亲人。即使小刘分派给小张的工作,小张接受起来也总是别别扭扭,极不痛快。加上好几次小张听到别人四下里议论,说小刘当上车间主任,是私下里做了手脚,心里更加不舒服,更加鄙视小刘。于是,彼此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多方面贬低和刁难对方,相互间制造矛盾和困难,使车间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看到这里,不知读者朋友作何感想,我是很为他们这种缺少见贤思齐、相互排挤、相互拆台的做法,痛惜不已的。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清代郑板桥和袁枚,都是文坛上学识深广、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郑板桥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而袁枚的诗文,以不同凡响。郑板桥久闻袁枚之名,甚为仰慕,因远隔千里而不能当面求教,很是遗憾。无奈之余,郑板桥便恭敬地拜读袁枚的诗文,每每读到精妙之处,郑板桥都拍案叫绝,自感才艺不及,便更加谦虚刻苦,严谨治学,终其受益不浅。当郑板桥得知袁枚去世的消息以后,禁不住失声痛哭。悲痛之余,写下了《赠袁枚》一诗,其中有“室藏美妻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的千古佳句。他的意思是说,家里有漂亮的妻子,邻居都说自己长得也漂亮;朋友有独到的才能,我也会感到很富有。
郑板桥是名满天下的才人,但他却不受“文人相轻”恶习的影响,虚心向别人学习,把别人的才能,当成社会的财富和个人的依傍,时时勉励自己,督促自己,毫无嫉妒之心,者是何等的襟怀和气度?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这些90年代的青年,是不是更应该高出古人一筹?
患得患失,嫉贤妒能,是自私自利、私心严重的表现,这样做,既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更不利于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优秀人才之所以留不住、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之所以无法被采纳和实施,有不少是受了嫉妒之害。
现代化建设犹如千帆竞发,万木争荣,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出现激烈的竞争,当自己受到别人的挑战,或因自己的能力略逊别人一筹,而一时得不到重用时,就应该像郑板桥那样,具有“君有奇才我不贫”的胆识和胸怀,扬人之长,补己之短,见贤思齐,迎头赶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立志成才的朋友们,快快丢弃那份虚荣,那份伪饰,从相互排挤、相互诋毁的烦恼、劳累中解脱出来吧!热爱自己的那片天空,热爱自己的那块热土,朝着太阳走,把影子留在身后。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怨恨;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排斥,在生活和工作上,荟萃众长,博采群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技能,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切不可再干那些伤害感情、自寻烦恼的事情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