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戏子”
一个古老的剧种在三晋大地上延续着。它,植根于这片土地,娱乐于这片土地,服务于这片土地,黄河母亲,滋润了它,巍巍太行,养育了它。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浑厚的山西梆子,紧邻的陕,蒙小调儿,在三晋
一个古老的剧种在三晋大地上延续着。它,植根于这片土地,娱乐于这片土地,服务于这片土地,黄河母亲,滋润了它,巍巍太行,养育了它。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浑厚的山西梆子,紧邻的陕,蒙小调儿,在三晋大地上回响、飘荡。晋北。煤都。
这里的小戏台随处可见。饭后茶余,听戏的人们络绎不绝。要说也够简陋的,几排长板凳,屈指可数的几样乐器,拼凑的木地板上,铺着塑制的地毯,这就是舞台。
好一些的,有简易的顶棚,还有少许沙发,有茶水可喝。我去的地方属后者,摇摇晃晃的二楼有几间雅间,别说,视线不错。
板凳上,坐着很多老者,据说,门票一元钱一张。开场了。几个演员,你唱罢了我登场,怎么?加进了现代的歌舞?朋友说,刚开始,往后看。
一会儿,折子戏开演了。演员身着戏服,有板有眼的唱着。唱到高潮处,掌声随即响起,我发现,前排的老人们往台上扔钱。演员边唱边检,动作熟练,词句分毫不乱。我有些纳闷儿了。
锣鼓声骤的响起,台上出现了一个戏服鲜明,念唱做打颇有功底的演员。朋友说,来戏了。只见朋友把一张二十元的钱,朝台上晃了几下,随后,从二楼扔了下去。只见演员漫步走下台来,动作轻盈,唱着台词,作揖拾钱。
又一个晃动的手臂,在一个摇动的胳膊,还有晃动的手臂……我发现,人民币的币值在变化,有绿的,有红的,还有多张的。台上的演员在变,台下的手臂在晃,扔的自然,检得自在,他们没有丝毫的扭捏,没有一丝的不好意思,很正常。
雅座,成了众矢之的。我的朋友指挥着,这个,扔十元,那个,扔二十,穿红的,扔伍拾,这个是老板娘,扔一百。妈呀,我心在想,比北京看戏都贵,好在戏快结束了。
戏是演完了,我的心在颤抖,经济的感情的都有。也是,如果是一元钱的门票,演员怎能维持生计,说实在的,我看不惯这种给钱的方式,入乡随俗吧。
朋友说,待会儿他要请演员吃饭,我听得一头雾水。原来,老板娘是他的远亲。
唱包公的是老板娘的夫君,酒量也很大。我们交谈起来,原来他们夫妻是戏校毕业,三晋唱戏的太多了,象他们这样的戏班多的是,他们,毫不掩饰的说,我们就是当代戏子,唱戏、挣钱、养家、糊口,没什么不好意思。
真羡慕三晋的文化底蕴,煤都的发展也带动了戏曲延续,小戏台,如同南方的茶馆儿一样,平凡、存在、发展。当然,外地人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已婚女人都该换岗做家庭事业
下一篇:话说“打肿脸充胖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