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五)
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的故事的意义的动机是什么呢?俄狄浦斯不知道自己是罪过吗?俄狄浦斯明白和自己同床的女人是自己的母亲是,他没有感到自己因为不知道而无辜,他是个敢于承担的人,他戳瞎了自己的眼睛。信任:请别
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的故事的意义的动机是什么呢?俄狄浦斯不知道自己是罪过吗?俄狄浦斯明白和自己同床的女人是自己的母亲是,他没有感到自己因为不知道而无辜,他是个敢于承担的人,他戳瞎了自己的眼睛。信任:请别太相信陌生人了。这很滑稽且可悲,从小爸爸妈妈还有老师,所有的大人们都会教育我们“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老实话。”托马斯面对警察就有这种悲哀。托马斯明白,天平的两边是两种东西:一边是名誉,一边是自己生活。
可笑:托马斯开始明白了将自己推向特雷莎的只是七年前可笑的偶然(现在托马斯认为是可笑),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另一个因素其实是出自内心的深处的渴望。这是由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理解也不同。而深深扎根于托马斯心里的Esmusssein决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这一段昆德拉留下了很多假设,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昆德拉留下的“谜”。所谓谜,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其实,任何事都必然有“标准答案”吗?不同的人看相同的事,其“标准答案”也会不同的。昆德拉在书里所说的“标准答案”是这本书的“标准答案”,而不是每个人的“标准答案”,看书的人不同,看法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谜”的理解也会不同。
职业的Esmusssein:对于托马斯,就是简单机械没有情感的生活。就像吸血鬼一样吸他的血。
从一个医生做到清洁工的托马斯似乎又回到单身汉的日子,特雷莎几乎突然消失了,这样的托马斯离开了“集中营”了吗?或者摆脱了集中营了吗?或者,托马斯根本就不认为特雷莎和他是在“集中营”?对于托马斯,这种职业的改变简直就是意外的给他一个自由空间,给他“性友谊”的空间。发现那百万分之一,征服,潜在的蠢蠢欲动的本性,“得到欲”等同于“征服欲”。
诗化记忆:无疑,诗化记忆是美好的记忆,特雷莎纯粹都在陷入这种诗化记忆,这是她太把这一切,或者未来描述的太好了。当现实和理想有差距的时候,并且差距很大,甚至是天壤之别,那么,失落感会更强烈(希望越多,失望越高),灵魂和肉体的对抗性越大。这样的特雷莎会幸福吗?托马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特雷莎,只是特雷莎不知道罢了。
新的印记:特雷莎又多了一份心结,她认为是沉重的,但却是轻的。乌鸦啊乌鸦,非如此不可吗?非用乌鸦不可吗?
儿子:托马斯认为儿子只是他的创造物(多么有趣的比喻啊,是托马斯自嘲还是无奈?),儿子只想和他进行政治交易,这是托马斯的悲哀吗?也许不是,托马斯对儿子也许只有天性,那种天性就是:“儿子,是托马斯的儿子!”。而没有情感,就像面对一个刚认识的陌生人,尽管他们之间有着一样的血液传承。在政治,托马斯“拒绝妥协”,哪怕面对的是儿子。这就是托马斯的性格。非如此不可。
责任:儿子在托马斯面前提起了责任,这时,托马斯想起了特雷莎,特雷莎才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轻”,也没有“重”。一切回归了自然本性。特雷莎在托马斯心里变得如此之重,儿子变得如此之轻,因为特雷莎爱他,儿子却只想和他在政治上进行交易,或者说利用父子关系达到儿子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刻,父子关系变得如此之轻。托马斯拒绝了儿子的交易,因为他终于明白了轻与重。
很多时候,小说就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地方。就如昆德拉说:“是否可以断言一个作家只能谈论他自己。”
托马斯心里的永恒轮回: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知道过去而改变自己。然道托马斯这样下去的路就是正确的吗?
后悔:人类永远都会后悔,永远都存在于后悔中,托马斯的永恒轮回就是要不断后悔。
特雷莎终于变了,变得回归自然了,这时候她的灵魂和肉体一定是朋友。情或欲如果也能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有,想什么时候无就什么时候无,那么就失去了意义和魅力了。
滑稽:偶然终于被提及滑稽了。柏拉图《会饮篇》中: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杂感及思考
下一篇:丑化别人不是真正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