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环画闲谈
小人书是连环画的俗称,连环画一词应该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所确定的,最开始叫“连环图画”,直到1950年初期才统一改为“连环画”。连环画也有很多俗名,上海称其为“图画书”、“小书”;
小人书是连环画的俗称,连环画一词应该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所确定的,最开始叫“连环图画”,直到1950年初期才统一改为“连环画”。连环画也有很多俗名,上海称其为“图画书”、“小书”;浙江称“菩萨书”;武汉叫“牙牙书”;广东、广西叫“公仔书”;北方人则称其为“小人书”。由于“小人书”的称呼比较广泛,所以就成为了连环画的俗称。提起小人书,不免会想起儿时光景,小时候生活在河北的一个普通农村里,小人书是那时候能接触到的除课本以外的唯一的读物。
记得接触的第一本连环画是《武松打虎》,那时候正是冬天农闲之时,一次和妈妈去邻居家玩,一进门就看到床头上放着一本小人书,忙过去拿起来翻看,第一眼就被封面上武松挥拳击打老虎的画面所吸引,小心脏激动地砰砰乱跳,如同久渴的人寻到甘泉一样,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故事之中,小小的心灵里充满英雄情怀。自此以后经常缠着妈妈去邻居家,每次去了都会静静的在一旁看小人书,感受着其中的故事,很快邻居家的小人书就被我全部看完了,但依然还会缠着妈妈去,依然还会静静的看,总觉得这些小人书看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甚至一些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残书,都看的那么津津有味。直到上中学后,因为是寄宿学校,一个月才能回次家,就渐渐的和小人书远离了,但是那些精美的画面和精彩的故事经常在脑海浮现。
毕业若干年后,机缘巧合的涉足到了古籍旧书的行业,这时才知道,曾经魂牵梦绕的小人书而今已成为热门收藏品,因为少时对小人书的喜爱,使得自己也成为了收藏大军的一员,记得买的第一套连环画是岭南版一套6本的《武术家霍元甲》,此套书虽然绘画一般,但却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80年代大陆引进港剧《霍元甲》,不久就风靡全国,而岭南实时的出版的这套连环画,发行量突破千万,更是创造了当时的发行量奇迹。
而后渐渐地开始注重书的品相,也曾一度追捧过“西宁书”。所谓“西宁书”就是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青海省西宁市少年宫收藏的一批连环画。当时,西宁市少年宫由老馆搬往地处偏远的新馆,交通不便,少年读者很少,阅读率较低,再加上西宁地区气候干燥,这批连环画得以较好保存,品相上佳。上世纪90年代,连环画收藏刚刚起步,西宁的连环画爱好者按废纸价格收购了这批连环画,并在几次全国连环画交易会上先后卖出,从此流向各地连环画收藏市场。由于这批书加盖了西宁市少年宫藏书章(少数加盖西宁市工农兵文化站少年宫藏书章)及编号(个别无章却有编号),因此便被藏友约定俗成地称为“西宁书”。
由于藏友的追捧,使得“西宁书”已成为品牌书,价格高不可攀。其实收藏小人书虽然品相很重要,但也要综合比对才好,记得有一次去古玩市场淘宝,一书商带去了近千册小人书,还没等他走到自己的摊位,就已经被连友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上了,还好本人身材瘦小,三挤两挤的钻了进去,挤进去以后,看到很多连友在挑选的时候只注重品相而不看内容,只要品相一般的就甩在一边了,这时候书已经被挑的差不多了,我只好看看他们挑剩下的,本来没抱多大希望了,但奇迹就在此时出现了,一本《王安石变法》呈现在了眼前,我努力克制着激动的心情,用微微发颤的手以自认为最快的速度抓在了手中,生怕被别人抢去,此书为有名的套书缺本,众人只顾着争抢品相上佳的连册而将其遗漏,实在可惜,最后能够终归我手实在幸甚!
现在小人书的收藏越来越热,很多价格已经涨的近乎离谱,和很多连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也是其经济价值,总觉得现在的收藏已经不是为收藏而收藏了,尤其对书籍的收藏,收藏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是一份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