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粥”
我爱喝粥。粥,能喝出一种境界--自白粥。知其人广,喝其人多,懂其人少。先说一说我的熬粥方法:1.瓷锅放水上火。淘米(淘好的米应立即下锅,不要久置)。水开后下米。搅动(如不及时搅动就会有粘锅的现象)。2
我爱喝粥。粥,能喝出一种境界--自白粥。
知其人广,喝其人多,懂其人少。
先说一说我的熬粥方法:
1.瓷锅放水上火。淘米(淘好的米应立即下锅,不要久置)。水开后下米。搅动(如不及时搅动就会有粘锅的现象)。
2.下米后,大火煮开再转入小火,煮10分钟。第一个10分钟后要往里加少许(一个汤匙)的植物油。这样可以避免粥溢锅,而且,还可以增加粥的香度。
3.加入植物油后再煮10分钟。第二个10分钟后开始“出稠”。即顺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动。要持续搅动10分钟。即成。
4.如果是熬菜粥或肉粥,许多人熬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并全部倒进锅里。其实,应该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绝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里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而且又不串味。
要想喝到好粥,熬制的方法和熬制的过程,都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第三步的“出稠”,粥锅开了以后,大多数人都是掀开了盖子走人。这样不行。你要不停的搅动着它,你得细心的侍侯着它。这时米与米之间,米与水之间,米与锅之间,要产生均匀的,温柔的,但却是有足够力度的碰撞与磨擦。这时米粒会一点一点糊化起来,粥汤会一点一点浓稠起来,米香也会一点一点渗透出来。
熬粥,从淘米开始,到大火转小火的煎熬,熬的过程还少不了几次三番的精心照料。这其实很能修炼一个人平和,从容,豁达的性情。就象我们的人生一样,在反反复复用心的煎熬中,最后才得一碗精华。
现实中,所有的“粥”都是那些沉淀在时间里很久的热情或激情。需要扬汤止沸的就不叫粥了。因为它少了时间的细细煎熬。而少了这一劫,就不能成其“粥”。所有的粥都细腻濡濡,而这只能经由文火慢熬。熬着熬着,熬进了岁月,也熬进了感情,就有了一室的粥香,一屋的融洽。急噪之人理解不来粥的妙处,所以,总在抱怨亲情和爱情的不平。那一日日的庸常,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经受住了,并且投入进去了,才能为自己熬出一锅好粥。
我喜欢白色。
我爱喝粥。是因为粥的:清香,淡泊,无争。
粥,可以简单,可以复杂,也可以丰盛。它容易消化,容易配搭。粥这种最简单的食物,为其简单又似乎包罗万象,空白处留下了让人产生想象的无限空间。貌似平淡却回味至极。它就是在平实中流露着自己的内涵与韵味。它那袅袅粥香中所透露的宁静与温情,粥中淡而绵长的滋味,都是最能抚慰人心的。
在快节奏焦躁的都市生活中,粥,以它平淡的色泽,平和的味道,让你感觉生活和工作的张弛在这里得到了释放与调节,忙碌后的疲惫和焦躁在一碗粥里洗净了。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
我推崇粥,更主要的是,感觉粥是我心灵的一种需要。
做人,也要象粥一样平和,谦逊,时刻帮助他人。
选择粥,其实是选择一种眼睛向内的生活。
适度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境界。它不单单体现在生活消费上,在人际关系,内心感情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我们具备不绯的“消费能力”,但是,有钱却不奢侈,张扬生活理性和传统品位。在平和,谦让的境界里,我们气定神闲。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
让我们再一次的回到粥的境界里:
一碗香粥,水米交融,洁白如雪,柔腻如一,口感绵绵,滋味非常。
有时候,我们身边的朋友,就象一锅香浓的粥.男儿的粗旷,女子的温柔,长辈的持重,小辈的活泼,各显本色。我们互相包容融合,又相互独立为个体。我们为什么要去怀疑粥的白色是漂白的?粥的清香是加了罂粟的?
喝粥吧。朋友!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期,一碗粥背后的平淡知足,是人生境界的另一种返璞归真。
佛中有这样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王国维也有人生之三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粥也行,佛也是,诗也罢。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归至简,平淡如常。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片白色的轻柔的羽毛
下一篇:“牛”和“熊”的辩证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