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生笔落惊神气,长剑开出不败花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总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泛起最美好的回忆;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总是被我们渐渐的放进记忆的最深处隐藏,又随时都在等着被激荡;更有一些人,更有一些事,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生命时光,我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总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泛起最美好的回忆;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总是被我们渐渐的放进记忆的最深处隐藏,又随时都在等着被激荡;更有一些人,更有一些事,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生命时光,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人和那些事,比如梁羽生和他的小说,曾经陪伴我们走过最美好的年少时光。一代有一代之文章,脉脉相乘。
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自还珠楼主《蜀山剑侠录》后,情侠并举,情有琼瑶席娟,侠有金庸古龙。
我个人的观点一直都认为:文学,是民的文学。好文学,不是写给**文学奖的评委们的,不是写给**报的书评们的。好文学,是具有无限包容性与永久生命力的民的文学。
何谓民的文学?是先秦百姓在山野间纵情高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禁都禁不住,太后亦潸然的《石头记》……
有句话,可能大家都知道:有华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小说。别管这句话是真是假,也别去听那些外界的定性评价,我们只知道,华人有一位作家,叫金庸。由他作品改编的二十多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至今依然可以在银幕上击败高收视率的韩剧日剧。在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中他的那些瑰丽雄奇的方块字也是能够战胜日本漫画的首选。
然而,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师法宫白羽,结构严谨,以写实见长;金庸则得还珠楼主神韵,想象力丰富,前拙而后工,越到后面越气象万千。
在很多年以前,江湖中有位叫古龙的浪子纵剑书酒,可惜是早早的去了,现在连梁老也去了。斯人逝矣!
但不论将来的历史怎么写,港台武侠的开篇,都该归于那篇《龙虎闹京华》。而当年促成这一盛况的梁羽生先生终究是仙去了,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只可惜在下生不逢时,不能和英杰并世争雄了。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陀巷泊,吟情渺渺,心事悠悠。
金庸像是朋友,太亲切了,每个故事我们都如数家珍,仿佛就像我们亲身经历过了一般的清晰深刻,感同身受。古龙则像是整天挂在嘴边的传说,谣不可及的一腔热血驱走我们长夜里的荒寒。而梁老却像一位长者一名智者,悠闲的午后,端着个紫砂茶壶,就着那茶香给我们讲些遥远的故事,淡极了的,却有风华绝代,告诉我们疲倦至处,还有个地方叫江湖,告诉我们还有种东西叫梦想。他的故事,大多都淡的很,语言淡,人物也淡,常常淡的让人记不清。饶是如此,冒浣莲塞外求纳兰时,那一曲“乌头马角终相救”还是骗了当初自己不少的眼泪。此情此景此调此人,顾贞观若是也能看到《七剑下天山》,不知当作何想。想来这书生的厉害也就正在这“淡”字,然情虽淡,却不逊那千尺桃花潭。
其实80后出生的我们已很难领略梁羽生的美丽世界了,这或许也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吧。
秋夜静,独自对残灯,啼笑非非谁识我,坐行梦梦尽缘君,何所慰消沉。
风卷雨,雨复卷侬心,心似欲随风而去,茫茫大海任浮沉,无爱亦无憎。
这已是很遥远的美感了,又有谁还在灯下细细品味?这是梁羽生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
一记耳光,一句伤心的话,自此断送了一桩千缠百绕的姻缘。若是钱塘江有情,那一年一度的滚滚狂潮也当是悲愤的泪水,欲淹灭天地。
儿女江湖老,飘荡的生活里,他们长大了,相遇了,恋爱了,结合了,这是易兰珠、武琼瑶、张华生、桂仲明的人生轨迹。由江南到塞北,由京华到回疆,八千里尘和土,挣不开灰云的笼罩,逃不掉霜雪的侵凌,惟有南天山和北天山的碧波青草接纳了他们。在那片圣洁的大地上,他们的前辈已流过太多血和泪。
不知北天山的雪里,练霓裳会以怎样的心情看日出日落,残霞如火。卓一航已是一个前生的记忆,愤恨或者依恋都了无意义。同样的故事周而复始,飞红巾败给一个弱不经风的女子,只因她美吗?还是男人太多情了。
该说到凌未风了,这奇怪的男子。中年心事浓如酒,那必是最苦的一杯,远离了爱人,在黑暗里转身,青衫游龙,此后需别了山山水水。刘郁芬在战争的空暇里痛哭失声,到底残忍的是谁?珠穆朗玛峰上,后来的伴侣看见了他孤单的脚印,那无法超越的痕迹,再也流传不了谁和谁的故事。
无人知道他的去向,天山神芒、游龙宝剑成了最后的传奇。
古人有言,人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若梁羽生先生者,可谓立言而不朽了吧。无论多么伟大的文人,他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但他为我们缔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却会陪伴着无数代人的成长。这些人物由作者一手缔造,却因为读者的爱,而获得了远长于创作者本身的永恒生命。他们,光风霁月,他们,风采若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少年心中留下不灭印记,为我们平凡的生活点亮一道梦想的光芒——一如那天山之巅,雪莲之侧,痴痴守候的男子。
这,就是不朽。
随着古龙先生,梁羽生先生等一颗颗巨星的陨落,那个属于武侠的辉煌年代,甚至中国文学千年的黄金时代可能终究是越行渐远。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着网络的急速普及,确实是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读图时代,摄影,录像,电影等影像艺术更直观地传达信息,提供快乐和悲伤,影响观念,决定消费。
然而,恒久以来都流传了这样一句话:金古黄梁温,武侠万年长。只要这句话还在,武侠不倒!文学不倒!
我们在浮生的渊薮里挣扎着空想的光芒,希望剑与书能够开辟出一片希望的世界,留给跟我们一样怀着梦想的孩子。
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面对党的八十六个诞辰
下一篇:等你爱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