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人性的证明与战争的证明

《人证》:人性的证明与战争的证明

天怪杂文2025-04-20 08:32:58
同样是一部推理片,但它的推理过程同样不复杂,编导的意图,也是通过这样的样式,来反映一个社会问题,历史问题。表达上看,它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但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战争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电影
同样是一部推理片,但它的推理过程同样不复杂,编导的意图,也是通过这样的样式,来反映一个社会问题,历史问题。表达上看,它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但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战争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电影讲述的更是战争的证明。
在这个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强烈的对战争的控诉的欲望,而尤其强烈的是,对美国大兵的那种发自内心的仇视。艺术实际上,成为一种情绪的渲泄与转化。当我们习惯在自己的电影中,表现出日本鬼子凶蛮、虐杀我同胞的时候,日本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在自己的电影中刻划出美国大兵几乎与日本鬼子一样的残暴行为。
影片中,几乎竭力采用唯有运用强烈对比才能表达出的愤怒的主题的技术手法。这种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八杉恭子是人性的证明的主角承担者,这是通过她的两个儿子来证明的,她一方面杀死了与黑人所生的儿子,另一方面,百般袒护另一个儿子恭平。在她的身上交织着母亲的复杂的人性,而这种人性的交锋,在两个儿子身上,得到了最淋漓的展现。一个杀,一个护,反映出她并不是母性的沦丧,而只能说是她被一种社会意图所左右。她对黑人儿子焦尼狠下杀手,是想抹去那一段不堪回首遭受美国大兵蹂躏的回忆。她要抹去的是美国人强加在日本人身上的伤痕,最后影片巧妙地把她的杀人原因归咎到美国大兵的凶残,好像日本人在二战中是无辜的,美国大兵侵略了这个美丽的岛国。
影片对美国大兵的控诉,八杉恭子是一条最鲜明的主线,但同时,调查八杉恭子的警察栋居,也是一个深受美国大兵其害的受害者。这是影片的第二个强烈的对比。警察与凶手,都有着共同的仇人,此种设置耐人寻味。影片多次用闪回的表法,表现了美国大兵的如狼似虎地扭打着他的父亲、在他父亲身上撒尿的镜头,他的父亲是救八杉恭子被美国大兵打死,而今天,栋居放弃了对战争责任的追究,却在一步步置当年父亲救下来的生命于死地,这种矛盾的冲突性在这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更出人意料的地方,就是栋居与美国的警察休夫坦联手调查八杉恭子案件,但栋居竟然发现,休夫坦正是当年打死父亲的那个美国兵,昔日的仇人,又走到一个共同追捕日本罪犯的阵营里,达到了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巧不成书的地步,而这构成了影片的第三个强烈的对比。更富有寓言意味的是,这个当年就杀害日本人的前美国大兵,当着栋居的面,杀死了负罪在逃的八杉恭子的另一个儿子恭平。休夫坦当年凭着美国大兵的身份,在日本本土滥杀无辜,而今天,休夫坦又穿着美国警察的制服,杀死同样的日本人。虽然这两次杀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但在栋居的眼中,日本人永远是受害者。于是栋居愤怒地发泄出内心的吼声:“浑蛋,你还算人吗?你杀了多少日本人?”影片还用了一个很富于象征意义的镜头,表现栋居对着镜子里的休夫坦开了一枪,意指栋居只能从幻觉上实现家仇的报复,折射出一个日本人从骨子里对美国大兵的仇恨。在电影的此情此景下,栋居的控诉的确有几分激情,因为电影中表现的所有罪行,都是美国大兵来到日本本土上之后所造成的,但是,日本人在电影中忘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大兵是如何以战胜国的姿态来到日本本土的。在这个电影中,其实隐含着所有日本人对战争的控诉,都是遮遮掩掩的,就像表现原子弹爆炸的影片,尽力强调日本人的无辜与可怜,一直避而不谈日本人在二战时期的罪有应得这样的因素。日本黄金期间中国进口的这批日本影片,包括《望乡》、《啊,野美岭》、《风雪黄昏》等影片,都竭力强调日本人遭受的苦难与折磨,好像他们也是二战时期的最大受害者一样。本片可以看出这种潜意识的最明显的爆发。这些影片对靠拢中日两国的情感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日之间的那些情感上的契合成份,几乎使人忘却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伤痛。中国也回应般地竭力表现日本人在二战中的苦难岁月,一些表现日本战争遗孤、侨民的影片蜂拥出笼,像《云南故事》中,甚至散发出解放后日本女人的生存境遇更为艰难的奇谈怪论。艺术对沟通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情结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
影片因为有着这些太强烈的控诉愿望,所以,破案线索很简陋。从死者焦尼临死前的一句话中,找到了事情的发生地点“雾积”,然后采访当事人,便全案告破。这种线索的设置,可以说是最拙劣的。因为实际上就是死者留下了伏线,告诉了警察。因此,可以说,影片中的推理只是一个抽丝剥茧的线索与由头而已,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还在于控诉战争。
影片的内容非常丰满,镜头节奏也比较快,特别是日、美两条线索,警察与凶手两个空间,八杉恭子与儿子的多头并进,都使得影片的内涵比较饱满,而内在情节上的巧妙,几乎创造了一种偶合率的最佳范例。它在证明着,现在所有的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有着历史的渊源,或者说,现在的这一个碰撞点,都早在多少年前就安排好了,甚至你能看到这里面的浓重的宿命味,这种宿命的源头,就是当年美国大兵对日本本土的进入(当然,为什么会进入,影片是绝对不肯提一句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