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读听说写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对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催化剂。
一堂课其实犹如一集系列剧,由教师执导,全体学生联袂演出。教师要“激惑”,即要精心策划好“开源”,并做好“导流”的应急准备。而学生却没有固定的台词和动作设计,全是临场发挥。这虽增加了执导的难度,但更有利于发展“影星”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然,这一切都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的主旋律。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我认为,主要是综合训练学生的读、听、说、写。让学生在读、听、说、写的活动中,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整体,把握脉络;在听中体味情愫,揣摩意图;在说中交流心得,争鸣观点;在写中延伸内容,深化认识。
一、在读中感知整体,把握脉络。
读在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的教学,或是课后的复习,都缺不了读的环节。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整体,把握其脉络。
要想学生把书读好、读懂,就要不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且严格地进行训练。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边读边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有目的性,即“以问促读”和“以读出问”、“以读释疑”,让学生带着围绕阅读能力训练而设计的问题去读、去想;在读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思维不要定势为单一的指向性,而应发散开来,“分进合击”。这样不仅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再次,要求学生一定要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多样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乐于读,读得懂、读得好。依照不同的标准,读有不同的分类;依照不同的要求,读有不同的训练。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到抑扬顿挫,有助于体味和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阅读训练形式,能给人以向上的激情、奋发的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是通过朗读去感知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于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课文精髓“跃然纸上”。在朗读中还可积极发掘教材中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借以陶冶学生,如读出《背影》中的“买橘送别”所蕴含的“爱子”情感,叩击学生的心扉,以形成情感共鸣。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延伸想象空间,更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涵。这对学生的自学迁移极其重要,初中阶段要在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上下工夫。
根据读的人数的多少,读可有齐读、单读(含分角色轮读)。齐读要求整齐,彼此间要协调好节奏,有助于面向全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齐读时气势浑厚,感染力强。如读《沁园春?雪》、《破阵子》等。单读纯正、清晰,有助于培养语感,能自由地控制语速和轻重音,是培养和检验学生朗读水平的好方法。如读《岳阳楼记》、《出师表》、《连升三级》等(分角色轮读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适用于对话,如读《白毛女》、《龙须沟》、《卖蟹》等)。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需要,还可训练粗读和精读。一般了解的文章或段落,粗读即可,看报上的一般新闻往往着重看标题、导语,而对主体则往往“一目十行”地浏览;而重点篇目或段落、精妙文句,则要达到诵读的地步,有时还需字斟句酌,如读《孔乙己》中的“吃茴香豆”段、《秋思》、《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等。
根据语速的快慢,有时还需进行慢读和快读训练。慢读在古诗词的阅读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有感情”地朗读时,它的语速比起读现代文来说,要“慢”得多。快读也较多地体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诵读,为背诵奠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促进快速反应。
无论哪一种读法,都是各有千秋的,且往往有交叉情况,因此,不可一概而论。同一篇目或段落,常常是几种读法交替使用,优势互补。读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至字、词、句,大至课文内容、写作意图等,也大多能在读中领悟,即所谓“熟能生悟”。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逻辑脉络、风格、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等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材料和方法的积累对他们以后的写作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自然,感知社会,品味生活,得到间接的认识和感受。阅读还能给人心灵以净化,使人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感染,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仅读教材上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学生多看一些健康的课外书籍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累知识。同时,也有力地配合了阅读教学,有助于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说话、作文也会有话可说、有章可循。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等,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魏书生曾说:“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要求学生对一些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优美文章熟读以至会背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修养他们的品行,磨砺他们的意志,升华他们的人格。
二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