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兵雕像(三)
三、嬗变2009年5月9日下午6时,广州雕塑公园。正值周末,游人如织。公园弧形广场里歌舞升平,童叟偕欢。弧线左端的尽头,便是公园的入口处,通过此卡,迎面而来的第一座雕像就是《九天九夜》。此时日渐西沉,
三、嬗变2009年5月9日下午6时,广州雕塑公园。
正值周末,游人如织。公园弧形广场里歌舞升平,童叟偕欢。弧线左端的尽头,便是公园的入口处,通过此卡,迎面而来的第一座雕像就是《九天九夜》。此时日渐西沉,斜阳穿过婆娑的树影如钢琴家娴熟的手指敲击着大兵影影绰绰的头、肩、背上,铜质的雕像弥漫着一种音符跃动般的晖光。比真人稍大的雕像前,几批游人相续站位拍照,他们略作夸张地模仿四个战士睡姿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笔者再次端详雕像中那倚立的姿势、疲惫的神情和坚毅的面庞,抚摸他们斜靠的栏杆、城墙一样厚实的造型,“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一歌词突然闪现并刹那间得到一种新的诠释,不禁思绪万千、感动莫名。越过战士们一张张年轻得略显稚嫩的五官,我似乎看到了在一声令下奔赴抗灾一线数以万计的年轻官兵的脸,并体会着他们的艰辛劳累与奋勇顽强。那一刻,挟卷咆哮的风雪声、喧嚣嘈杂的车站声、破冰除雪的榔头声、归途旅客欢呼声在笔者脑海里混成交响。
于是下意识地想: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形象,要在这样一个“九天九夜”里去概括雪灾这个事件,哪一种形象比它更有概括性地对整个事件、整个时代如此传神地概括呢?是滞留者无助的眼神?还是铁路员工辛劳的场面?是步行回家者结冰的发型?还是军警救人的危急瞬间?……不可否认,这一系列的事情在这个百年不遇的雪灾中都不无震撼视觉的画面。他为什么是这个?别的为什么不行?笔者陷入拷问之中:《九天九夜》的创作始末既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天成的,妙手偶得天成的,它就在那么一个环境当中,一个情节一下子打动了摄影者,紧接又打动了这个雕塑家,紧接着又打动了一系列官员,把它立体化之后和它那个平面化的照片又具有完全不一样的冲击力。雕塑家将摄影师这些从新颖角度切入、从逆向思维提炼的细节融入立体通透的造型中。雕像在抗灾斗争一个个英雄细节的铺垫下,整体视觉充满了冲击与震撼!在思辨色彩的升华中获得了新的感性认知高度和理性象征意义。结果是许鸿飞将其创作成雕塑作品,各级领导、各类媒体、社会公众都一致认可,于是大家都有了一个共识:这个形象被捕捉、被塑造之后是大家都公认的!这个形象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最有概括性。
曾经尝试着想过很多,不行!都不行。就是这个!答案如此果绝。
于是笔者发现:眼前这座雕像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象征性地表述了抗冰雪斗争的精神,以其间的各种细节隐寓当时的复杂形态,进而揭示这些形态背后潜藏着的深刻时代背景与社会义涵。就雕塑家自己而言,它是对赖以成名之创作题材和风格的嬗变和艺术表现手法一次现实主义回归。而这种嬗变与回归又都统一于其一以贯之创作理念和艺术自觉当中。
【艺术嬗变】四个战士的形象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性化的审美方式,它从一种普通的平心静气的却充满人文关怀的形象进入人的眼球,然后触动了人们对英雄的拥护与崇敬的情感中最为纯净、柔软的部分。
(表现方式)雕塑家意义上的许鸿飞是以个性十足的“肥女人”系列驰名当世的,他以一种极具思辨色彩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一种非常亲切的、和谐的、非占有欲的美,此中充满着传统嬗变的艺术自觉。
首先,对于“肥系列”,如果我们置身于唐朝话语情境,当然会觉得很正常,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就不是了,当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一下中国历代人物画,虽然唐朝曾经以丰腴为美,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念的流转,尤其是明清以后,纤细柔弱成女子体态标准。评论称:“时下大家都爱瘦,而肥,本身已经是丑的边沿,众人避之不及的主题,许鸿飞却把它认准、放大。论者皆云许氏喜欢脂肪的张力,仰慕厚重的力量。”“许鸿飞的‘肥女’或抠脚板、挠痒痒、或骂街、或骑车、或拔河,无关深沉无关高雅,全都是肥硕慵懒,粗手粗脚,乍看厚重粗放,实则细腻生动,或汉白玉、或镏金、或实木、或玻璃钢,胖乎乎、水灵灵,让人有摸一把捻几下的冲动,看许氏的作品中,《快乐的胜利》《冬》《林中阳光》《肥乐》《卫星》——邻家大嫂的生活,司空见惯的东西,拿过来重新定格,恁是那般鲜活可爱,呼之欲出,升腾着一种世俗的肥腻却又诙谐真实的气息。”个个丰腴饱满,个个心满意足。如此雍而不肿、肥而不腻,于是,“许鸿飞在大俗中锻造大雅,肥肉都做得这般美。”“许氏得意之作颇多,尤以《快乐的胜利》为甚,不在技法,而在表达,中国式的拔河活动,一群丰腴少妇交手待发,极富动感,一切都很东方,无技法、无构思、无寓意、纯动态,快乐而有张力,也透露着几许享受的意识,而非精进的美国精神,这也是许氏创作的妙趣所在。而《快乐的胜利》出自然堪称现代东方雕塑反传统之代表力作。”专业期刊《雕塑》对许氏“肥女”如斯精彩的评论,是对当下审美思潮的一种反思,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嬗变。
当然,许鸿飞之前雕塑升腾着一种世俗的肥而不腻又真实诙谐的气息的肥乎乎、水灵灵的肥女系列,现在创作表现抗冰冻雨雪灾害斗争之思想维度的“主旋律”作品《九天九夜》,艺术题材的选择和风格的塑造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一种精神在里面一以贯之的,即作者一贯奉行“艺术题材来源生活”的信念。前者借助“肥女人”表现真实、世俗而又鲜活诙谐的生活场景,以脂肪的张力和视觉厚重的力量去锻造艺术性和表现生活状态。后者同样也是生活场景与生活状态的记录,但这一场景及背后生活状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在还原出一段历史记忆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精神实质。也体现出许鸿飞作为艺术家对重大事件认知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其多元的艺术表现技能。二者之间的跨越是艺术题材的选择和风格的塑造上的一种“自我”否定之否定,二者之间的沿袭则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坚守真实“自我”——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感受,没有任何驱使的,没有任何命题的,没有做作,这是一种艺术的自觉。二者的发生看似突兀,实则顺理成章。
其次,雕像——偶像化,这是东西方概莫能外的古老命题。在中国雕塑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具体到女性,比如观音(这里指惯常所见的观音,不讨论其他面相),必是香火缭绕中高高在上而威仪肃穆的,芸芸众生则是充满畏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杂说“我国典籍中的‘文’”
下一篇:那根辫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