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请贴”
上大学、结婚、生孩子、住新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大喜事。人们常说,人生就那么少有的大喜事,不请客热闹一下,总是一件憾事。但我想,真正想热闹的人是少数,想收回“礼钱”的人是多数,还有想敛财的也不少。
上大学、结婚、生孩子、住新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大喜事。人们常说,人生就那么少有的大喜事,不请客热闹一下,总是一件憾事。但我想,真正想热闹的人是少数,想收回“礼钱”的人是多数,还有想敛财的也不少。这对多数人来说,都是自找苦吃,只有少数人和饮食业获利。我既怕自己“请客”麻烦别人,也怕别人“请客”麻烦自己,特别是不很熟识的,更是如此。对于尊老爱幼的“礼节”,我是赞同的,但对于以“请客”来表达,我却很反感。
记得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1986年),在我们家乡,请客办喜事的风气就很浓。那时,在偏僻的乡村,能考上大学的不多,我父母说,要多请些亲戚朋友来大办宴席。我强烈反对,我想,就是考上重点大学,也没必要这样炫耀,更何况考到的只是一所很一般的大学,要请客,也不能发“红色罚款单”。最后,那次宴席只有20多人(包括自己家里的七人)。
在我结婚前,有很多同学、朋友、亲戚办大喜事都发过“请帖”给我,我都会和别的客人一样,包份“礼”过去,如果对方只是一般的朋友,就叫人带过去,自己可以做点别的事。到我结婚时,我父亲一再劝说我,应该乘此机会好好的收回“失去的东西。”我理解父亲的心情,我也知道,就是我结婚不请亲戚朋友,以后亲戚朋友在大办宴席时也同样不会放过我。《南方日报》(1994年6月13日)有一篇章采写的题为《丧事怎么叫喜事》的文章,讲到,有位刘老太,有二个儿子,可二个儿子都不愿供养她,她一气之下,吊死在一棵树上,二个儿子同心协力,“要给老人家隆重办丧事``````二儿子老实,道出衷肠:‘我们平时给人家送了许多情礼,不趁机认真办一下,不就吃亏了么?’”这种亏我还承受得了,没必要使别人笑着给你送“礼”以表祝贺,内心却是一种苦涩。再说,我也厌恶许多“礼节”中的旧俗,赞同陈独秀在《恶俗篇》中有关“婚姻”的观点,他说:“还有‘闹新房’的规矩,更是可耻的很。成婚三日之内,不分尊卑长幼。亲疏内外的人,却可以想出些新鲜奇怪的法子,来糟蹋新人。可怜那新人任人怎地糟蹋,只得合着眼,低着头,半句话也不能说,好像犯了什么大法,应该任人凌辱的一般。”尽管如今不时兴“闹新房”,但许多人还会在婚宴中,趁新郎新娘敬酒时,也会出点奇怪法子使新郎新娘出丑,以便起哄作乐,还说是使婚宴达到高潮。如新郎新娘不配合,就有不够朋友之嫌。喝酒肯定是免不了的,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所有这些,我都厌恶。因为这些缘故,我坚决不办婚宴。好在女方在这方面通情达理,没有使我为难,她父母也豁达,并没计较。结婚时只请了几个附近最要好的朋友,吃点果糖,喝点啤酒,而后到附近的风景古迹看看。想到里根当美国总统时,参加他儿子婚礼的人,也不过是他儿子的最好的一个朋友。我觉得自己在婚宴上虽跟不上中国的潮流,似乎与世界潮流还沾点边。
我姐姐家生活并不宽舒,三口之家,几乎全靠我姐夫一人的工资,而姐夫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就是这样的家庭,每年应付“红色罚款单”就要1000—2000元,几乎占了全年收入的10%到20%。也许是姐夫的交往太多。尽管如此,姐夫似乎从来没有埋怨过,他们也结婚了,也般了新房,借口有的是,但姐夫就是没有采取相应的“回收工作。”有的人家几年之内就办几次宴席,其借口有嫁女儿的,有娶媳妇的,有住新房子的,有考上大学的,甚至有过世的。他们请的对象也很广,有亲戚,有朋友,有同事,有同学,有刚认识不久的,有几十年没联系突然想起的,有上级,也有下级,等等。他们请的规模也较大,小到七、八十人,大到三、四百人。
有位朋友曾对我说,他们单位有位领导请客已上了瘾,他不放过请客的任何一次机会,每次除去本钱外,都有四、五千元甚至一万元的收入,这在贫困的山区,相当于一般教师、公务人员的半年工资或一年的工资。那位领导的妻子不知是“太傻”,还是过于坦率,居然把这样的秘密说了出来,而且还“善意”地去劝说别人也要这样做,因为这太有意思了,非常划得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请客都是出于“回收”的目的,朋友说,他们就参加过一次宴请的主人不但收不到成本,反而自己花费不少,他们是集体从工资上扣除的,看起来似乎很霸道,其实那家人善良的很,他家只在每个人的工资单上扣除50元,后来又回退给每人30元,真正得到的只是20元,而那次的高档宴席,每人的平均花费最少也要40元到50元。他们家很富有,这种的宴请,完全是出于一种什么缘故呢?朋友说不出,是出于“摆阔”炫耀,还是出于对朋友亲戚的友好?我也回答不出,因为这种现象在这贫困地区很例外,也许发达地区的人更有资格回答这样的问题。
原广西柳州地区中级法院院长兰树高,在狱中谈到当初贪赃枉法时,说:“受贿就好比喝酒,碰上好酒,一杯接一杯,飘飘欲仙地不知道停手。”有些人在宴请别人,“散发”“红色罚款单”时,也许也是如此。而遭遇过多“红色罚款单”的人,善良人的心灵也可能慢慢被扭曲,有的也加入这一行列,这样更加剧了摆宴席请客的风潮,中国的饮食也许会进一步发展,而民风的衰败却更加令人心寒。
但愿这种貌似很讲情感的“请贴”快点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股市——狼嘴里叼肉的风险
下一篇:没有一个生命逃得开欲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