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英发房补,普通民众怎么办

对精英发房补,普通民众怎么办

迷疑杂文2025-10-21 05:12:59
近日,深圳8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获得首批住房补贴,8人共计发放303万元,剩下的补贴部分将在5年内逐月等额发放,其中五名国家级领军人才五年后将得到150万元住房补贴……目前深圳市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已达8
近日,深圳8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获得首批住房补贴,8人共计发放303万元,剩下的补贴部分将在5年内逐月等额发放,其中五名国家级领军人才五年后将得到150万元住房补贴……目前深圳市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已达859名(大洋网-广州日报,09/08/01)
略读完后,笔者又想起了7月初另一则来自中国经济网的新闻,说是“深圳暴涨的高房价已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许多人才因买不起现在的商品房而选择了离开深圳”。结合起这两则新闻我们不难看出,深圳的房价已暴涨到普通民众难以承受的地步,就连那些工资收入颇高的高层次人才也会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发愁。可想而知,深圳再这样下去,不久的将来也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更可能被内地其他适合人才发展的城市所替代。
都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缩影,但是,深圳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就因为深圳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借人才的力量建设深圳吗。而如今,很多人就因为高房价而爱不起这座年轻漂亮的城市,无奈的选择放弃在这片热土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越来越多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这类精英们的离开,注定会让整个城市的后劲发展变得软弱无力,让深圳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地位变得更加不稳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庆幸的是,深圳的政府高层终究还是意识到了高房价导致人才流失的严重性,正因为人才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才看到了相关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并着手着如何进一步留住人才,其中,刚刚出台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也可以看成是留住人才的一大举措。
不过,在对高层次人才提供房补叫好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深圳能取得举目辉煌的成绩,除与高层次人才投入智慧结晶并帮助深圳快速成长密不可分外,另一个普通群体对深圳所作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想想,没有那些顶着烈日挑砖担泥的建筑工,深圳何来如今的高楼林立;没有那些重复机械动作的组装工,深圳何能快速更新科技产品;没有那些
起早贪黑清扫街道的清洁工,深圳又如何保持一座美丽城市所需的干净、整洁呢?他们都是很不起眼也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社会底层,他们同时也是收入微薄但付出又不见得比别人少的社会底层,他们更是与高层次人才一样对拥有自己的住房有着强烈渴求的社会底层。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时,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削弱他们对这座城市所作的贡献呢?试想,如果我们的精英研发出来的新科技产品没有他们去购买,那技术含量再高的产品也只是摆设,高科技产品也相当于废品,对经济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说白了,精英得不到普通民众的支持,精英没有普通民众的衬托,也就形不成所谓的“精英”了。
诚然,一个精英所对城市起到的作用或许能抵上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但不要忘记了,如果一座城市只剩下精英,那精英也是相当贬值的,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想,在精英泛滥的城市里,谁来建筑高楼大厦,谁来清扫街道卫生,谁又来购买我们精英引以自豪的新产品。所以,对高层次人才提供房补,深圳政府高层只算是把好事做对了,并没把对的事做圆满了。做对的事情是通过房补的作用来留住更多有用人才,而做得不圆满的是,政府低估了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程度,更没有把普通民众当成是社会稳健发展的推动者和贡献者来考量,仅仅把他们当成消费者来设计。深圳是开放型的大都市,理应属于全国人民的而不是少数精英们的城市;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这种成果的,也不应只是精英们,普通民众同样有权力去享受。
当然,要让房补惠及所有民众也是不科学的,深圳政府想必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物力。但给不起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不用给,给多给少,这表明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关心,一种安抚。给不了高额房补,给个低额的可否?要么提高一下困难群体的救助资金标准,要么政府提供更多的廉租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等。这些都是可行的办法,也能表明我们政府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消解民众对精英们“羡慕到嫉妒”的心理不平,才能进一步推动深圳经济长久稳健的发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