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传递

智慧与传递

扪循杂文2025-09-01 02:42:59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有时态有多种,而最常见的时态是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三种时态,如果用在人身上,那就分为:过去式的叫做历史学家;现代式的叫做普通人;将来式的叫做先哲、圣人或神。三种人各有其特点。俗称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有时态有多种,而最常见的时态是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
三种时态,如果用在人身上,那就分为:过去式的叫做历史学家;现代式的叫做普通人;将来式的叫做先哲、圣人或神。三种人各有其特点。
俗称历史学家的,是那些研究过去事件的人;称做普通人的,只会忙于现在的事件;而先哲、圣人或神,就是对未来的预知或把控。

研究历史的人是少数,因为它属于过去,对多数人来说那是些遥远的事,可知也可不知;把控未来的人也是个例,因为它属于预知,可望而不可及。
属于多数的我们,只限于普通人的行列,关心的是目前的、现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事件,这就注定了我们只能是多数人中的多数、普通人中的普通。
我们的思维是定格在固定范围之内的,我们的行为走不出我们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范畴,我们的世界就是别人规范出来成为公众眼睛里视野之内的内容。

于是,我们只能腐朽自己,按部就班自己,循规蹈矩自己,于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码了又码,圈了又圈,把自己框在我们自以为的世界之内。
如果真想走出这个圈子,真想成功,那就要付出一定代价,至少要走出普通人的思维,向神靠近,向圣人走进,这就需要超越我们原有的自己。
抓住未来,赢取现在,靠得不完全是机遇,而是现有时刻的准备。这就是成功的三要素,道、术、时。

所谓道,即世界观;所谓术,即方法论;所谓时,即机遇。
成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行动,是走在别人思维之前的行动,用行动征服世界,用行动覆盖理念,用理念指导行动。
人的智慧并没有绝对差别,只在于苏醒多少的程度,只在于传递快慢的速度,只在于善不善于把握自己的智慧,善不善于启用智慧传播的途径。
一个人动用的智慧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传递的过程。

2008年5月26日晚于北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