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茶闲话乱翻书:和旅人一起读野史(十八)

杯茶闲话乱翻书:和旅人一起读野史(十八)

大方杂文2025-11-06 12:57:38
之(十八)疲于奔宴光绪二十四年,汪穰卿在上海办《时务报》,应酬很多,吃酒作陪,让他很烦恼。一天傍晚,汪穰卿遇到和他同榜登第的陆介卿,陆介卿叫住他,想和他站着说几句话,汪穰卿说:“我今天晚上非常忙,要去
之(十八)疲于奔宴
光绪二十四年,汪穰卿在上海办《时务报》,应酬很多,吃酒作陪,让他很烦恼。一天傍晚,汪穰卿遇到和他同榜登第的陆介卿,陆介卿叫住他,想和他站着说几句话,汪穰卿说:“我今天晚上非常忙,要去赴十四个晚宴,明天一早定在报馆相候。”说完匆匆一拱手,告别而去。第二天一早陆介卿在报馆与汪穰卿见面,刚坐好就问他十四处晚宴的地址。汪穰卿依次说出,在哪里哪里陪了谁谁谁,其中有酒楼九处,妓院五处。其中提前到达,仅仅道个歉的就有七处,稍坐一下,端起酒杯,仅仅以酒沾唇的有四处,有两处则大吃大喝了。
——出自清代徐珂《清稗类钞》

旅人闲话:
说来惭愧,这类重叠起来的饭局应酬,又称赶场子,我刚开始一直误以为是现代部分人的专利;更惭愧的是,现在的我等,对这种赶场子,依然是一种经常听说但不曾切身体会的镜花水月。
笔者曾遇到一不大的领导,亲耳听到他的诉苦:一晚赶了六个场子,喝得让人受不了,真烦!诉苦声中,又夹杂着些得意与自豪。的确,能有饭局,且有重叠的饭局,在我等平头百姓面前是值得夸耀的一件事,但同时饭局多了,又不能顾此失彼,国人的饭局往往又是无酒不欢,喝得让人受不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换个角度说,嫌饭局烦,如果将其领导的光环卸下来,从此门可罗雀、电话不响,或许,他们又会呆呆的对着门外,望穿秋水般的期待着回到从前的那份心理荣耀。
我曾琢磨,为什么这些人的饭局这么多?为什么饭局上又非酒不可?或许,饭局多是成功人士的一种标志、一种象征,或交际圈广、或能力很强、或握有权势、或道高望重等,加上国人的很多事情都习惯在饭桌上解决(听说国外有习惯如谈合同等,在高尔夫球场上解决,真令我大开眼界),于是这些成功人士的饭局应酬自然就多。同时,酒这东西,应该真是个奇特的好东西,不认识的借一杯酒就认识了,不熟的碰几杯酒就熟了,关系一般的多喝几杯就成了铁杆了,有矛盾积怨的通过两杯也可以表面化解了。酒过三巡,平时不敢说的话借着酒劲敢说了,不好意思开口的事顺其自然的可以开口了,不能办的事堂而皇之的可以办了,不该犯的作风错误也稀里糊涂的可以犯了。不喝酒不够热情,不喝酒不显真诚,于是饭桌上非酒不可、劝酒成风,弄得这些四处奔宴的成功人士爱之恨之,烦恼不已。
这一切,和我等关系不大,我等只是隔岸观火而已。对现代这些成功人士来说,细看来,汪穰卿赶的这十四个场子,却大有借鉴这处,如何能做到面面俱到,哪个地方该早去、哪个地方该晚到、哪个地方可露个脸就走、哪个地方必须要喝好为止等等,那可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细细揣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