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漫兴(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唐代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结束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
漫兴(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唐代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结束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战火连绵、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父老乡亲,他以无限的爱写出很多歌咏自然的诗篇。这首诗是漫兴九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尽管眼前繁花簇簇,莺歌燕语,他忧国忧民的愁思依然萦绕在心头。
前两句直接表达诗人恼春烦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眼见得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来到了江亭,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后两句用花香鸟语,反衬诗人的烦恼忧愁: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你看这突如其来的江亭春色是多么地扰人心绪,它在诗人的眼前匆匆地催遣花开,这显得多么地过于轻率!又教黄莺频频歌唱,这不是故意来作弄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吗?
注释:
①漫兴:兴之所到随手写出。
②不醒:沉醉迷惘。
③无赖:不懂人情。
④即:即刻,马上。造次:卤莽,轻率。
⑤便:又。丁宁:反复地嘱咐。
漫兴(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是漫兴九首中的第三首,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活动情景。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形象刻画生动细腻,亲切逼真,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小,燕子频频飞来: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江上飞来飞去的小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它们频频飞来,在这里筑巢栖居。
后两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情态: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小燕子筑巢衔泥时,泥水滴落下来,点污了琴书不说,尤其是它们在追捕飞虫时,不小心还会碰着了人。
注释:
①熟知:连江上的小燕子都非常熟悉。
②打着人:不小心会碰着了人。
漫兴(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是漫兴九首中的第五首,寄托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及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都说春江景物美不胜收,而暮春将尽,怎么会不让人伤感呢?拄着拐杖在江边漫步,站在芳洲上了望四周。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只看见柳絮在春风地吹拂下,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飘舞着,还有那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着春江的流水欢快地向远方飘去。
注释:
(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癫狂:放荡不羁。
漫兴(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是漫兴九首中的第七首,描绘了一幅绮丽的初夏风景图。四句诗句句写景,杨花、青荷、嫩笋、凫雏,在诗人笔下栩栩如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形象细腻逼真,充满了淳朴浓厚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景,生动传神: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飞落在小路上的杨树的花絮,就像铺开的一条白色的大毡子。点缀在小溪上片片青绿的嫩荷,重重叠叠的,就像圆圆的青铜钱一样一个摞着一个。
后两句景中状物,呼之欲出: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竹丛笋根旁边,渐渐拱出地面的嫩笋,人们不会轻易地注意到它们。刚刚破壳而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在母亲身边甜甜地睡着了。
注释:
(1)糁:谷类磨成的碎粒。
(2)点:点缀。青钱:铜钱。
(3)稚子:嫩芽。
(4)凫雏:水鸭幼雏。
附录:
漫兴九首唐·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