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幸的读书人生

我不幸的读书人生

尹公潮散文2025-07-28 12:54:36
如果说有书读是一种幸福,有好书读是一种最幸福,有时间读是一种享福,那我们这一代可能就有些不幸了。我们的少年时代几乎无书可读。课本上除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毛主席语录。课外也有几种小
如果说有书读是一种幸福,有好书读是一种最幸福,有时间读是一种享福,那我们这一代可能就有些不幸了。
我们的少年时代几乎无书可读。课本上除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毛主席语录。课外也有几种小人书看,主要是革命样板戏及《金光大道》、《怒涛》、《高玉宝》等少量几种,几乎都是“高大全”的革命派,但就是这么几种内容极其纯洁的小书也至为珍惜,以至于翻黄了,翻黑了,翻残了,也保存多年不肯丢弃。当然也有《白蛇传》、《宝连灯》这些禁书,那就只有在小朋友之间传来传去,一个人独处,比如说真解大手或假解大手的时候才敢看。那时自然是随便读读,快慰心意,也没往心上去,故尔也谈不上什么方法与收获了。
我们的青年时代几乎都是读死书。有幸赶上了恢复中高考,有幸受到了初级应试教育——那时当然还没有这名目,也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感觉——有幸通过应试进入了中专、大学,从而脱掉农皮,成为国家人。然而也从此就失去自由阅读甚至自由思想。这一历史时期读的书好象差不多都是教材,甚至是没有教材,或者油印教材,然而教材是别人编定了的,自己是没有选择的自由的;教材当然主要是老师讲,自己记,大家都很真诚,本人尤其虔诚,记得尤其老实,记得书上密密麻麻,但是听时明白,过时迷茫,读书的方向仍然摸不着。记得那时的考试很容易得分,而且是得高分,只要你把老师的分析讲解记全记实,考试按照老师讲的回答就可以得高分,不像现在全市智力测试,全是脑筋只转弯,全是弯弯绕,老师一个原题都讲不到,讲得到的肯定是神仙。最可笑的是后来大学考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包括成人自学考试,其时并不看现代作品、外国作品,只需看看辅导资料——实际上是别人的讲解,就可以考高分,因而本人就创造了一年过专科、两年过本科的神话,还因此得了县自考办各200元奖金呢。那在公元一九八八年代,这可是个大数!——其时工资还不过五六十一月呢!当然那时读书也确实上劲儿。在乡里城里都还能源缺乏的时代,只好点油灯或蜡烛读书,冬天里在被窝里读书——读辅导书,就曾把被子棉絮烧了盆子那么大个黑洞。这样几年下来,文凭倒是一路凯歌,但是考了也就忘了,至多不过记得几本书名及作者,了解点文学常识,就正如前些年孩子追风刘德华、张学友,这些年风追杰伦周、依琳蔡一样。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教育家所说的“当你把该忘记的忘记了,剩下的才是素质”的素质。
那么,本是如何学会读书的呢?一是教书。只有生过孩子才会懂得生孩子的秘诀,只有下水游泳才会学得游泳的技巧。要教别人了,自己不读懂怎么行呢?于是开始咬文嚼字了,开始厚书读薄、薄书读厚了。渐渐地,对读书有一些道道了。二是读书。我感到有两本书对我学会读书启发较大。一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系列,一是一本《现代著名作家散文选》。前一本自不必说,后一本也有类似现代教材中的导读文字,更重要的是那些导读文字是名家所写。教书读教本是自悟,名家见仁见智的解析,无疑又是一种比较,一种点拨,读着读着,有时茅塞顿开,有时石破天惊,方法与境界同时如“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其趣味自然无穷,其化境自然升抬。本人真切地体验到,读书不是教会的,而是读会的。读书的确是一种实践性特强的活动。
我们的中年时代是乱读书。人过三十,没有立业也立了家,没有升官也升了职,而且早已也熟悉了专业——再说应试教育与程式化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同,也同样都没有什么创造甚至允许创造的地方。自然,不再为文凭而奔波了,自然,不在为专业而努力了,读书也就闲了起来,乱了起来:或者读些宗教信仰方面的书籍,比如圣经、佛经之类,但是始终没有读完,甚至只开了过头;或者读读养生、卫生方面的杂志,开始苟全性命于现世;或者陷入武侠言情方面的大部头,借以消闲;当然最多的还是有色书籍,错版的、盗版的、发绿的、发黄的、发黑的甚至发霉的,绝对是压于枕下箱底,在幽暗的光线下进行,深怕老婆知道了怀疑自己在变坏,更怕孩子瞧见会被老子带坏。当然,比起现在的孩子们来,我们可就惭愧了,现在是早已跃过武侠言情,甚或早已跃过惊竦、悬幻、鬼怪,进入读图、读卡(通)、读影时代,声、色、光、电齐鸣。与下一代相比,我们是不幸的,但又或许是幸运的。我们在这个历史时期读的书,连我自己都知道是不会提高素质的,甚至是有损身心健康的。
真正的读书似乎是从现在才开始。或许是年龄所致,更或许是阅历所致,“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不逾矩”,那一颗驿动的心终于沉寂,那一种浮华的情终于平定,能坐下身去了,能静下心来了。有一天,站在书柜前——多少年来第一次回首自己的读书史——突然发现自己年轻时目的不明确地疯狂采购来的书,再不开读恐怕就来不及了;有一天发现自己年轻时读不下去的书居然能读下去了——于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重读四大名著,读那些还没读过的书,读那些已经读过的书,读那些曾经没有读完的书。而且多有不同年轻时代的感悟,仅此一点,真可见文学的伟大,真应了伟大的评论家所言:“真正伟大的作品每一不同年龄时期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一不同的时代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一不同的文化层次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一不同的阶级层次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人都会读出自己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比如本人这时这地读《西游记》就突然发现,地下、水中、人间、天上都是一种世界——地下有阎罗,水中有龙王,人间有人君,天上有玉帝,只不过一切都要上天地节制,大概是地可以钻,水可以潜,人不可以窥,天不可以上,拿天来说事,拿人来吓人,最有效益。然而你也许会发现一切都是简单,一切都是一统,天上人间,龙宫地狱,都是彻头彻尾的封建统治,没有什么新创意,因而使你更加恐怖,你真是到哪里都逃不脱如来佛的掌心。五百年的压榨,八十一难的的折磨,谁还有不服的?谁还有敢不服的?你就是铁齿铜牙、火眼金睛、百般善变、胆大包天的齐天大圣人(仅仅齐天),也最终只能皈依我佛!其体验、其体会可谓多多。年轻的时候岂能读出这许多?真正的读书似乎从这时候才开始。也许这时候也不是真正的开始呢!
我们这代人读书的幸福人生或许从老年才开始。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