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鲁迅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的艺术和精神,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能企及的高峰,那犀利的笔锋,那清醒的头脑,那鲜明态度,那清晰的方向,使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成为向一切反动派和腐朽没落势力进攻的锐利武器。因此,一般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的艺术和精神,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能企及的高峰,那犀利的笔锋,那清醒的头脑,那鲜明态度,那清晰的方向,使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成为向一切反动派和腐朽没落势力进攻的锐利武器。因此,一般的人都以为鲁迅先生是冷俊的,严肃的,不苟言笑,甚至有几分冷漠,总是用一双冷眼观察着这个世界,用他敏锐的神经去触摸人们的内心灵魂。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标志性的画像中,似乎可以找到这样的答案。清癯的面颊,冷俊的眼神,刚毅的嘴角,根根直竖的短发,漆黑的隶书“一”字胡,似乎他身上的每个细节都在发散着一丝冷俊,一份清醒,让人一眼便知这是个性格刚毅,宁折不屈,才思非常敏锐,头脑异常警觉的人。
然而,我们只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另一面。近来读《鲁迅全集》,读到《两地书》,以及鲁迅先生与他的战友,朋友,学生,以及中外友人的往来书信中,你分明地可以看到一位古道心肠的老人,一位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也尽量理解,关心,照顾他人的好人,一位心胸如此坦荡的有情有义的长者。若用孔子那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的话来衡量,鲁迅的确可称得上大仁大义的君子了。
鲁迅是个伟大的人,卓越的人,甚至被毛泽东誉为新时代的圣人,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了。但是,鲁迅又是一为普通的人,他有着普通人所拥有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他与敌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泾渭分明;但是对于友人,亲人,战友,青年,却是那样的慈祥与包容,甚至显示出几分“柔弱”。
在《两地书》中,虽然没有肉麻的爱呀恨呀的时髦的词汇和语言,但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与许广平之间那真挚的感情。一点点生活的细节,一个个幽默的称谓,一句句真心的叮咛与嘱托等,都体现出他们之间那纯洁的爱情。读着那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的书信,你很难把书信与桀骜不驯的战士鲁迅联系起来。但是,那的确就是现实中的鲁迅,侠骨柔情,有血有肉,是人格健全的大丈夫。
若《两地书》中涉及是他的家事的话,那么,在他与其他人来信中,则更能说明鲁迅先生的古道热肠了。比如,为了支持当时中国的木刻运动,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热情。聘请日本的艺术家来讲座,并亲自担任翻译,指导与支持青年创作,从体裁到手法,从广义到狭义,甚至细致到为年轻的作者购买木刻刀等,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而且到处奔走呼号,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到各种的刊物上去,以让这个年轻的艺术形式发展壮大。他不但支持青年的创作,还大量介绍日本,德国,苏联,捷克等国的木刻作品,编辑出版《木刻纪程》,让木刻艺术有自己的阵地。当时的鲁迅已经很衰弱,年龄的增长,和长期的艰苦写作,使他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但是,即便在那样的情形下,他也对年轻的木刻艺术家门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和支持,耐心地指点,精心地帮助。
对于自己的朋友,鲁迅先生更是热心真诚,他一次又一次地托人为他的朋友如台静农,刘半农等联系工作;当瞿秋白在他家养病的时候,他与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佩服瞿秋白的文才与气节,瞿秋白牺牲后,他非常惋惜,说杀掉瞿秋白的人是莫大的罪人,因为他们戕害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瞿秋白的国文水平和外语水平,一般人是绝达不到的。为了给烈士的遗孤募集生活费,他含着悲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编辑烈士的全集。而那个时候,鲁迅先生自己的身体也已经不容乐观了。他在上海那炎热的夏天里,挥汗如雨,满身痱子,写作,编辑,为生活,更为中国的文艺搏命。
对于年轻的作家,如萧军,萧红,唐弢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热情,为他们指明创作的道路,使他们成长为新文艺的战士。
从一些生活的片段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一位普通人的情怀。比如,海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听话,每天跟他捣乱,使他不能好好地读书,静静地写作,所以把六岁的海婴送到幼稚园只是为了“关他半天”,自己清净下来做事。还和萧军萧红抱怨说,他很希望海婴现在就长到二十岁,跟着自己的爱人跑掉算了。这样的情愫何尝不是普通人的情愫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对敌人挥动如椽的大笔,写下秋风扫落叶般的战斗檄文;而对于自己的亲人,朋友,学生,战友等,却是那样悲悯的情怀,让人总是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坚贞不屈的战士,但是,他又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学生的老师,朋友的知己。他的身上,有着伟大人物的品格,同时,他的身上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怀。这就是真实的鲁迅,是一位柔情的鲁迅。
神化他不对,虚无他更是可笑。因为鲁迅就是鲁迅,他是伟人,也是普通的人,他就活在我们中间,活在我们的心上。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听钱文忠演讲,我很寒冷
下一篇:“扁”蜉撼树谈何易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