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后絮语

培训后絮语

豪县杂文2025-11-04 10:00:15
一几天的中学教师暑期集中培训结束了,我也在诚惶诚恐中结束了三天授课任务,洗完一身的汗渍之后,坐在凉爽的空调风下,看着面前潦草而杂乱的讲稿,一股愧怍又宛如朝雾般袭来,刹那间将我包裹。想想三天的时间,一通

几天的中学教师暑期集中培训结束了,我也在诚惶诚恐中结束了三天授课任务,洗完一身的汗渍之后,坐在凉爽的空调风下,看着面前潦草而杂乱的讲稿,一股愧怍又宛如朝雾般袭来,刹那间将我包裹。想想三天的时间,一通貌似博学的胡侃,貌似高深的说教,貌似前卫的指导,真怕是无端的耗费别人的时间,罪同谋财害命,不可饶恕;又怕是售己之陋,徒贻笑于大方。唯一能找到的自我缓释的理由是:领导的安排,我也是圣命难违啊!人在江湖,总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故奢望诸君谅解些个。想来想去,总觉得还有些话说,故罗嗦如次。

教育实在是个令人困惑的话题,教育不乏成功的个案,但这些个案多是不可复制的,弱智的舟舟可以指挥乐队,可是舟舟好象只有一个。我常常怀疑教育只有个案而没有通例。可是偏偏有人抓住有限的几个成功的个案不放,以为它是可以无限复制的范本,以此去苛责教育苛责教师,以致让教师被忽悠着去追逐不断翻飞的蝴蝶,一身疲惫之后,往往是一无所获。于教师真正有意义的是在个案的思考与研究中寻找某些启迪,进而让自己的教学更趋于个性化而不是格式化。

教育现在是铺天盖地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模式,每次教师培训,总有一本又一本的教育理论如同板砖一般砸向老师,这些由那些远离基础教育甚至远离教育一线的人,坐在高高的凉亭里喝着茶水,自以为是、故作高深的搞出几本“力作”,堂皇得让人目眩。诸位多拿几本作个比较,你会很容易的发现那不过是在图书馆或在网络上的剪切粘贴,再饰以虚玄的说辞,着上锦绣的理论的华衮的“一大抄”。抛售给中小学教师,然后自己就悠闲的点数着钞票,享受着学者的尊荣。而这些,就骨子里而言,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是把有用的白纸变成无用的垃圾。

基础教育阵地上的老师们早已经疲惫不堪,升学率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是他们摆脱不了的宿命,是众所周知的无法解开的绳索。没有谁愿意自己给自己套上绳索,可是,给我们套上绳索的又是谁呢?谁又能解开这个绳索呢?我说不出。但我知道教育有许多自身不能为的无奈的困境,教育的许多问题是教育以外的,把苦涩的方剂硬让教师饮下去,多数是不但用错了药也用错了对象,但教师仍然不得不皱着眉头咽下那明知毫无意义的方剂。

我非常遗憾的目睹着教育这列火车已经脱轨,但我们不是司机。学生是乘坐列车到达异地的乘客,而是教师充其量只是乘务员,我们无力改变方向和路径,但我们却不得不承受责难。也许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把自己的服务做得好一点,列车能否把大家带到桃红柳绿的地方,我们只能祈祷,只能期待。

只要不是闭目塞听或故意回避事实,谁都不难看到中考、高考对于全国中学生以及站在这些中学生背后的更为强大的家长队伍,他们焦灼的心情,他们的期待的眼神,他们为此付出的高昂的代价,他们为此作出的巨大的无与伦比的牺牲,没有哪个教师能无视升学率,因为面对这股强大的压力,除了把自己变成高速旋转的陀螺,别无办法。否则不必说自我道德良心无法安宁,唾沫的潮水就会让你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在培训时,我口吐莲花般的大谈师德建设,说到道德高地的固守,其实我的心中也是十分的惴惴,如果说我尚能算作是真诚的话,我只能归结成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许无法伫立道德高地,但至少不能失落最基本的人性,唯此,我以为尚能算作不是空洞的说教和道貌岸然的布道。
因为就我而言,我向往道德高地的神圣,我又惧怕道德高地的孤独苍凉,我景慕崇高,但我又拒绝成为崇高者,就像我会一次次的为见义勇为之士脱帽,向他们献上我的无限敬意,但我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烈士。
对名利的追逐是一种原始的欲望,也是人生的一种原动力。它与人品道德、情操修养无关,关乎品德情操的是攫取的手段和攫取之后的态度。
我一向以为安贫乐道是一种自欺欺人,我们不该为这种虚伪的说辞而殉道。
如今,即使你避缩在象牙塔中,但仍然无法摆脱塔外的诱惑,因为空气中都弥漫着那股气味,而这显然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纵然紧闭门窗。但我仍然有所希冀,我希冀着从教师的身上能留存一点书卷气。

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就是一个摧毁一切的时代,从有形的高楼建筑,到无形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而我却常常固执而悲凉的在废墟上拣拾残损的碎片,在反复端详中发现历史的辉光。对教育也是如此,在众多热闹的教改的背后我总是看到传统仍然是最有力的支撑。

教育不是万能的,道德有不可靠的时候,法律有尴尬的时候。有什么能用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包括人的问题呢?可是,常常有人抓住孔老师的一句“有教无类”,就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更被那些站着讲话不腰疼的人常常放在唇边,是他们少得可怜的口香糖,一遍遍的咀嚼了之后还要呸的一声吐向你。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故意回避还是固陋寡闻,孔老师还有两句骂人的话,一句文雅一点,叫“朽木不可雕也”;一句很刻薄,叫“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说粪土之墙是无法粉刷的,换句话说就是没法教育的。骂的都是宰予,宰予犯了什么罪呢?就是中午睡了个懒觉。孔老师还骂过一个人,“小人哉,樊须哉!”樊须不过向他请教如何种菜,孔老师就大光其火,直接大骂学生为“小人”。万世师表尚且有大发浩叹的时候,今人又凭什么振振有辞的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

教育确实已经走到海之涯,山之脚。不少学校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假期,夜间的休息时间也已经被压缩到极限,是到了拐弯的时候了;因为对学生时间的无情掠夺,对学生精力的非法开采,对学生自由的残暴的控制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教育的竞争是没有止境的。如果社会无法缓解竞争的压力,学校无法再通过延长时间来应对压力,那就只能在有限是时间内寻找突破,这正是教育自身改革的必要。
十一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生命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多写思考,多些自我,就是不错的教育,就是不错的教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