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课”激活了课堂,提升了教师的人格品位

“三门课”激活了课堂,提升了教师的人格品位

面颜杂文2025-04-03 23:50:28
季米良捷夫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知识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由此可见,教师的伟大,教学工作的神圣。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季米良捷夫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知识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由此可见,教师的伟大,教学工作的神圣。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四创”素质,课堂教学乃是主渠道,教师乃是主导力量,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师人格品位,我们学校经过几年的尝试性实践,认为“三门课”(推门课、出门课、开门课)就是最好的激活方式。
一、推门课扬长避短,激励探索。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课堂舞台的演出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然而仍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思想观念陈旧,认为教师就是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就是知识的窗口,教学理应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过程。甚至有人听课搞的是素质教育,无人听课搞的就是应试教育;有领导听课,就在把部分精力投入到一些虚假的准备工作上,无人听课就随心所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采取了事先不打招呼,推门而入,进行听课、评课的“推门课”,促使教师时时刻刻准备着,不再是不讲教法与学法而唱“独角戏”。因为以往学校领导听课都是事先一天或几天告诉某位教师,怕不打招呼“单刀直入”不礼貌,不尊重对方,这就使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教师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甚至有的教师晚上搞“业余产业”,白天又不好好设计课案,课堂教学成了一潭死水,教师成了教坛上的“南郭先生”。
自从我们实施“推门课”教学以来,教师们的热情高涨起来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尊心被保护起来了,竞争力强起来了,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缤纷多彩的生动局面。为了“不失体面”,教师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查资料,制教具,摸思路,探方法,都把讲好课,培养学生能力做为首要的任务。目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合作交流成了教师们一致遵循的教学原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一级领导来听课,我们学校的教师不再精心策划,不再事先安排,几经“磨练”的他们,现在只要推门而进哪一个班,都会领略到连珠山镇中学教师们的风采。、
二、出门课开拓视野,博采众长。
古人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做学问需要交往,需要博采,教学也如此。我校教师以前大多是自己暗中摸索,自我封闭,囿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里,眼界十分狭窄。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外面的教育世界是多么精彩,教育理论得不到提高,业务水平总是处于“平行线”上。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领导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为了使教师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挑战,尽快地提升人格品位,我们提出了“出门课”的设想,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或听专家学者专题报告;或观看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的观摩课;或到兄弟单位取长补短,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那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虽然我校经费紧张,经济状况不景气,但我们仍有十几名骨干教师到省里参加培训、学习、听课。教师们先后到鸡西一中、十八中、虎林三中、密山二中、实验中学、兴凯湖中学、二人班中学、知一中学、杨木中学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就是走出校门去取“真经”的“出门课”。
三、开门课展示自我,激活教学。
目前,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阵地,已经越来越受广大教师们的关注。积极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如何展示自我,激活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开门课”不失为良好的方法。
所谓的“开门课”就是为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树立课堂教学的榜样而举办的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学法研讨课、教法提高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她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一是她听别人的课,再就是别人听她的课。浙江省东阳中学优秀教师蔡伟也说过:“课堂教学若想激发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必须经常给学生提供新刺激,始终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始终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更好地转换师生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角色,为了进一步展示自我,激活教学,我们首先制定了《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研究》的科研课题,并且针对课题有目的的组织优秀教师示范教学,发挥骨干教师的教研教改带头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引导、启发”作为贯穿课堂的主旋律。
我们还不定期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学法、教法研讨课、师生关系研讨课等,积极地创造教师共同切磋课改环境,反思教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品位,使教师们从单纯的教书匠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遵循“六有”,即:心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所教课本;口中有文——所教内容;目中有人——所教对象;手中有法——教学方法;教中有路——板书设计。
总之,“三门课”的推出,产生了巨大的效应,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学校的语文和英语教师多次在地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所展示的“观摩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全市教师先后几次到我校开展语文、英语教学研讨会。我们学校的中考成绩均居全市前茅,我们学校教师的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级奖励,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在历届各科竞赛中成绩十分突出。
“枝头硕果何须数,百尺高松向碧宵”。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赋予了我们每位教师极其旺盛的专业生命。让我们牢记顾明远教授的一句话:“教师只有真正把教育看作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而不再是谋生手段,他才能尽心尽力来培养学生。”我们会用谦逊创新的思想意识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