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碎,一种震憾的美
收到陈陟云先生的诗集已经几月有余,静静地欣赏着每一首诗歌,在许多黄昏的景色里。唯有这样,我才能安静地一字一句地细品。尽管诗集中部分作品早先在论坛或是《燕园三叶集》里读过。但很少认真地从序开始至后序结束
收到陈陟云先生的诗集已经几月有余,静静地欣赏着每一首诗歌,在许多黄昏的景色里。唯有这样,我才能安静地一字一句地细品。尽管诗集中部分作品早先在论坛或是《燕园三叶集》里读过。但很少认真地从序开始至后序结束,更有甚者封面装帧设计页面责编题字等等细节也末放过。这样的读诗已经十来年没有过了,想起二十岁不到时喜欢极了席慕蓉的诗,那本《时光九篇》和《无怨的青春》至今仍能信口读出。后来的岁月里,诗歌离我远去,也没有了那般狂热与浮荡。偶尔也读读诗歌,但没有激情与心灵的感应,直到2006年走进网络,将我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渴望激活。一直以来,喜欢读诗大于写诗的那份真挚。尽管年轻的梦想已经坠落,那些忧伤与痛苦的往昔已不在。有些这样的时候,每读一首令自己震憾的诗歌,心中总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不诉不畅的感觉。这也是这次鼓起勇气写这篇读后感的真实所指。
陈晓明教授曾在《燕园三叶集》中对陈陟云先生的诗歌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而程光炜先生与温远辉先生及荣光启先生对这本《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所做的序,充分表明了诗者的才华与深邃的思想。诗集后序与附录中收录了黄礼孩等人对诗人及诗歌的评论,更加重了此诗集的份量。而我在认真看完之后只能站在诗歌的门外谈谈感想而已。谈谈那些破碎之后留给我震憾的美丽与怀想。
(一)未名湖畔的感动
提起未名湖,自然就走进了北大。记得一首歌词中这样写道:“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多么生动形象。我眼中的诗人也是游戈于海洋的那条充满灵性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走在诗歌中,让一首首动情的诗歌从未名湖畔飘出,感动着我们的心扉。
走进《在河流消逝的地方》,首先走进了未名湖畔的那份真情。有多少人多少心向往的地方,又有多少人真正地走进?小时候不知道未名湖竟与北大的息息相关,长大后的梦想逐一破灭后,那曾深藏在心灵最底层的情愫被这首首充满希望与真情的诗歌所唤醒,那蛰伏了仿佛几世纪的激情也在从《寄给远方的三片枫叶》到《对视的天空》。四年的校园生活中沉淀出一首首诗歌。那是诗人心灵的洗礼。
德国的黑塞对于阅读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要走爱的道路,而非义务之路。”正因为如此,我总是充满爱与希望去欣赏这些断行的文字,从中感受给予我的丝丝感动与真诚。现在已经又一个八月伊始,“你还会记起吗?记起/那八月的黄昏,那林间的静谧/那是最后告别的时刻/清凉的月光终于洒向了相思的树枝……”每每读起这首,总令我感动不已,为诗中每一个字符与词汇的真诚叫好,不仅仅诗篇里那份诚那份真那份对未来命运珍惜以及“微笑着走出来吧,让我们同时走进/不同色彩,不同气息的秋天里/让思恋连接起同一天空/让忧伤像几张投向火炉的故纸”使我从中受到启发,不再沉浸于对往事酸痛的回忆中,我也有未来,也有明天的美好。许是因为诗人亲邮诗集的这份感动,使我更加如获至宝的捧读不至于令诗者失望。在未名湖畔的诗歌中,我看到诗人纯洁清澈的灵魂中流淌的对友情与爱情的感性的思维。那些朦胧的意识流在诗中清凉的沁人心脾。如《丁香花开了》,《雪景》等,给人温馨的清爽。
黎明,我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看那猩的红,绯的霞,看那岁月交织的景象。这首《黎明,我站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同样让我读后回味再读再回味。从那句句震憾人心的诗歌中给人力量与思索。尤其是最后一节,达到了全诗的高潮,折射出那种诗歌所体现的高度。与祖国息息相通。
陈陟云的诗歌中多次运用到“破碎”一词。未名湖畔第一辑里,《昏晕》中“我站着/影子总是摔在地上/凝成一个小黑点/阳光硬梆梆的/架住了支离破碎的/天空”。初读时内心浮现诗中的画面,我小心翼翼地坐在那首诗里,聆听窗外风吹草动带给我的美妙。也许,走进诗人的诗中,也有许多不能感知的事物,许多不能体会与言喻的情节,除此之外,感动是共同的。
未名湖畔的诗歌一直影响了中国的诗坛。每年那儿聚集的诗人诗评家会在未名湖畔创造许多奇葩来引导中国的诗歌主流。那儿也是留下许多奇才佳话的背景地吧,这点,我不得而知,因为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二)岁月的河流,智慧的人生
这个时代,属于不堪重负的时代,有太多的意念太多的信息以及太多的浮夸,缺少灵动简明的智慧,缺少注视心灵的真诚。“未给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这个喧嚣和功利的时代。这些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提醒你,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正的幸福。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占有了什么,而在于从中体悟了什么。”这段智慧日记中的一段话曾深深地影响了我。看一本智者的书籍,品一首灵魂之歌,这是不是也是与智者同行?
《在河流消逝的地方》伴我同行的日子里,也是与智者同行。用心灵谱写的诗句如河流静静地流淌进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远山已远/家园更远/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我该用什么斟满海碗/为谁举盏”这是对生命本真的一种阐述,一种深厚感情的感悟。那种空旷的美好与内心的挣扎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河流消逝的地方/大地如此沉静/沉静得让我心潮起伏/泪流满面”。一个心灵闪烁光芒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感悟生活,抒写人生的赞歌。这个篇章中跨越时空观,跨越情感的河流。让我从《人生》到《希望》从《初恋》的《爱情》到四季生命的轮回。在那首首诗歌中随着诗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心海澎湃。有时深思,有时欣喜,有时动情,有时感叹,这难道就是我所想要的感动吗?
“黑夜之中我看见你的眼睛/看见所有的星辰都黯然失色/在八月在分不清是秋是夏的季节/我们相遇于此/仿佛两条疲惫的船/相遇于岸”在这首《相识于八月》中,我不得不感叹岁月的神奇。又一个八月,不同的只是一个读者在八月在诗中用心走着一段心路。一段用诗歌谱就的路程。在岁月的河流中,见证着人生的历程,驻守着生命的美好与坚强。
在河流消逝的地方,有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有读者伫立的深思。从诗歌严谨的角度,我不能多说什么,那些诗评家已经非常全面地对陈陟云的诗歌做了评论,无论是从他哪个方面来说,都无可挑剔。但,我仍然认为,诗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友情,亲情,爱情的诠注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