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情缘

夏荷情缘

老师糜饷散文2025-10-11 09:21:38
打小便自诩是一个喜欢荷花的人,炎热的夏日,农家的孩子不用打伞,山间田野挑最大的荷叶摘下来当伞便可享有一夏的清凉。还有那伸手在水中摸索片刻随着“啪”的声音便浮出水面的嫩藕,那清润解暑用嫩荷花及嫩荷叶熬成
打小便自诩是一个喜欢荷花的人,炎热的夏日,农家的孩子不用打伞,山间田野挑最大的荷叶摘下来当伞便可享有一夏的清凉。还有那伸手在水中摸索片刻随着“啪”的声音便浮出水面的嫩藕,那清润解暑用嫩荷花及嫩荷叶熬成的稀粥,都是夏日最新鲜清甜的美味。小时的野孩子行径在今天已沉入记忆的长河里,今天,当我又满怀思念地碰触那娇嫩的荷花,透过凝碧翠盖的荷塘,恍然之间心中便掠过一个如水墨画般淡淡的名字——夏菡,一瞬间仿佛又回到当日七彩水珠旋转玉盘的惊讶,凝眸初见便握手为友的欣喜。哦,夏菡,二十年后,当年青涩模糊的身影已然无法在梦境中清晰起来,此刻,我是专为你而思念着荷花,为你而咀嚼着“隔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的那一份惆怅!
记得初二结束将升初三的假期里,农闲时我为琼瑶笔下的人物故事常常独自徘徊于林间野外,为那些不知名的山花而吟咏,为那些被人践踏的野草而感叹。一日午后,骤雨初歇鸣蝉噪起中我只想找一方清静的地方,便顺着那绿云掩映的田埂走向荷塘深处,将至尽头时拨开那挡住视线的一片荷叶,恰逢一年纪相仿手棒荷花穿一袭淡花连衣裙的女孩正转头回望,惊讶初定便凝眸一笑,这个女孩便是夏菡,一个跟我一样爱荷一样喜欢古诗词比我大一岁却故作成熟的小姑娘。我们采来最鲜嫩的藕尖,坐在碎石的田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着。“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你说是桂花添了荷花的清,还是荷花傍了桂花的香?”“这个难说得很。似‘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钗’,你便不知是人靓还是花艳?”“还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中的‘清如水’绝”……,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一边咬着藕尖,一边卖弄着半吊子的词诗语句,直到夕阳西下仍舍不得归去。交谈中我知道这个意趣相投的女孩家住村边的煤矿上,跟我同姓,因为出生在孟夏荷花初绽时节,所以取笔名夏菡,更巧的是我们都在镇一中同一年级读书,只是我在重点班,她在普通班,故而之前并不认识。
暑假过后回到学校,才知道年级来了一个大调整,将全年级成绩较好的同学从四个重点班缩编成两个重点班,这样一来就有部分原是重点班的同学被挤了出去,同时亦有小部分原普通班的尖子生被调了进来。我看着公告栏的名字,心中庆幸看小说发呆之余还偶尔学习学习,否则被挤出去的可能就是我了,正抚着胸口松口气的时候不妨肩上遭人重重一拍,惊吓着转过头便对上了夏菡闪着喜悦的双眸:“重新编班我入到初三(一)班了,你呢,还在二班吗?”“太好了,我也是一班。”我高兴得快跳将起来。接着我们手牵着手去找到同一间宿舍的双人床,铺上席子挂上蚊帐便撑起了一个属于我们的小天地。
因为夏菡有一个在县重点中学读高中的哥哥,并且当时的煤矿生活比农村要好上几倍,所以夏菡总能弄到好多课外书藉,我们共同爱看的有古诗词及各种言情武侠小说,记得当年我最喜欢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书中“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的男主张丹枫及含蓄清丽的女主云蕾,在香港影星刘松仁及米雪的演绎下更是令我如痴似醉,以至我现在还记得当年影片中几个经典的镜头,记得书中“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林漠漠无由面”等诗词。夏菡也喜欢看小说,只是比我更理性更有见地,不会轻易沉溺于其中,并时时劝我不要因为这些而影响学习。夏菡更喜欢吃零食,每周回家总会带来许多吃的东西,有时见我不想吃饭就逗着我说:“吃个蒸水蛋,肥肥又白白;再食酸桔子,胃口时时开。”每每听到这样的俏皮话语,我鼻子总会酸酸的。小时家里贫困弟妹又多,父母为三餐日夜劳碌,温饱尚难以解决,又那来的闲情关心子女呢,这在别人或许尚不觉得怎样,但我偏自幼生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性格,总觉得这世上关心自己的人无几,故而对感情的需求便到了一种刻意的地步。那一年的日子过得好快,转眼便到元旦便是我的生日,早在前几天夏菡就神秘地跟我说到时会给我一个惊喜,我心里猜测可能是给我买了个小蛋糕,又或许是送个毛公仔吧,但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十分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记得并为我过生日,这在当时我那个只求温饱的家里是从没有过的事。很清楚地记得收发员将一封信递给我时自己心中的惊讶及喜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收到的信,而且用贺卡信封装着,里面鼓鼓的一看就知道内容不少,拆开来一看,除了一张精美的生日贺卡外还有三页写得满满的信纸,署名是一个叫钟灵的女孩子,她说从夏菡处知道我是一个很重感情很喜欢文学的人,并且很寂寞很需要知己,所以希望能用通信的方式成为我的笔友。我望向夏菡,她朝我微笑着点点头,已记不起当时是否有泪落如雨,只是酸酸甜甜的滋味却满溢得仿似过了二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受得到。夏菡也为我准备了生日礼物,是一个小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当年那个小蛋糕的样子早已记不清,但卡片上那两行字却根深蒂固地长存在我的脑海里:此身虽然不皎好,一心却为嫫独放!,“嫫”是我笔名“嫫愁”中的一个字,记得有天无聊中翻字典见到这个嫫字,解释是古代中一个丑女的名字,当时年少的我自卑自怜,总认为自己生得较丑且处处不如人,于是我便跟夏菡说这正适合我,取其谐音“无愁”,希望长大后快快乐乐没有忧愁。那年吃过夏菡为我准备的小蛋糕后我与钟灵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笔友,即使后来我们都暂时失去了夏菡的音信,但我们这两个因她而结识的朋友却一直飞鸿传信,甚至在2002年我家的风俗年例时,钟灵也曾不顾泥泞地找到我家询问我的近况,可惜当时我已打工在外而没有见着。
初三下半学期,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这些大部分想藉读书跳出农门的学子更加争分夺秒地攻书学习,其时班上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些女孩子甚至为了避开值日生的检查打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温书。夏菡的目标是煤矿系统的中专,我家里给我的目标是师范中专,因为当时传统的观念认为女孩子读中专是最好的出路。但我天性就是一个不切实际不喜竞争的人,依然沉溺在自以为是的爱好中不能自拔,夏菡每每会象个大姐姐一样劝我,但见我依然故我,渐渐地也就不说了。等我从那一系列缠绵悱恻的故事中伸出头来透气的时候,才感觉夏菡竟离我越来越远,以前装饭打水睡觉她都会等我一起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