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家演
卓家演是一个小山村,座落在闽西连城县北团镇的山中。据《连城文史资料》记载,原来村名叫“卓家衍”,意为卓姓人家繁衍的。后来不知怎么,写成了“卓家演”。从资料中得知,这个村庄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绍兴年间的连城
卓家演是一个小山村,座落在闽西连城县北团镇的山中。据《连城文史资料》记载,原来村名叫“卓家衍”,意为卓姓人家繁衍的。后来不知怎么,写成了“卓家演”。从资料中得知,这个村庄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绍兴年间的连城首任知县卓庠。相传,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省府逼交田赋,卓庠不愿逼迫灾民,于是率全家弃官而走,来到卓家演,见此地有木可伐,有地可垦,有水可灌,有场可屋,于是在此隐居起来,伐木筑屋,开荒种地,后繁衍渐成村落,就把这村子叫卓家衍。但奇怪的是,如今这村子里没有一户卓姓人,据说是卓姓人全都外迁了,留下的都是后来迁到这村的,有罗、童、马、吴等姓,尤以罗、童二姓居多,全村人口约160多人。和山外的大坪同属一个行政村。村子处在坡脚和坡凹处,分成上、下两个小村子,大部份人聚在下村,只有8户人家在上村,两村之间隔着坡田,相距约500米。房屋依坡而建,上下高低错落,都是一色土瓦房。村旁有小溪,小溪通到坡脚的山谷中。从山外的大坪村到这里,要走约2。5公里的山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那村子任代课教师。那是九月初的一天,天气晴朗,大坪小学的校长和几个教师陪我步行进这个村子。我们先到学校。学校是原来生产队时的晒谷场,座落在下村的村尾上,谷仓是教室,晒谷坪就成了操场,教室里有一块破黑板,几张残破的桌凳,墙皮剥落了许多,木制的窗栏杆和窗门断裂了不少,几处用塑料薄膜订盖着遮风挡雨。整个教室散发着浓重的霉气。教室旁有一个房间,潮湿的黑泥地板上长着青苔。校长原来打算让我在这住,伙食买个电炉自己搞。我一看这境况,没同意。他就带我到一户人家中,那是原来的代课教师的家,房子较新,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家中有5口人,夫妇俩,大儿子去县城复读高三(就是原来的代课教师),女儿18岁,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帮忙农事,还有一个小儿子在北团中学读初中。这家也算是村里较清洁的人家了,女儿长得面白肤亮,清秀文静,叫罗群珍,算是这个村里最俊的姑娘。因此我决定到这家寄餐。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这个村子里上课了,学生总共15个,其中9个一年级,6个未到学龄,算学前班,但课是一样上的,只是要求目标不同。我费了很大精力才把教室环境清理好,修好门窗桌凳和黑板,才勉强可以进入教学。山里的孩子诚实、听话,读书认真,学生又少,因此教起来很轻松,学生成绩都很好,语文、数学双科常考满分的就近一半,有童圻盛、江春花、马小兰、罗小梅等几位。中午到罗群珍家中吃饭,下午放学回到大坪小学住宿,第二天再步行到卓家演上课。如此往返,虽辛苦些,但与孩子们相处,思想单纯,心情轻松愉快。后来,因为要开成人夜校,就没有回大坪住宿了,吃住都在群珍家。
秋天的卓家演是美丽的。田野的稻禾正黄,远远望去,层层金黄的梯田壮美绚丽,辉煌灿烂,与村中的白墙黑瓦相映成趣。到了十月,天气转冷,这时村口四棵二三人才能合抱的枫树上,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像满树鲜花,熬是壮丽,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纷纷飘落,铺满下面的路,也落到路边的溪里,被清清的溪水载着流进树丛中去。我从树下经过,就会捡起一片美丽的枫叶,细细观赏,并带回学校夹进书页。到了春天,小村又是另一番景色,四面的山梁上开满了色彩艳丽的山花,尤其是映山红,像一把把火炬,东一丛、西一簇,在温暖的春阳下燃烧。坡上的梯田已被农人清理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长出的新草青翠鲜亮。农人在梯田中耕作、播种,犁田的吆牛声此起彼伏飘响四野,也贯入教室,应和着朗朗的书声,和村中的鸡鸣狗吠,别具山野情味。我常带着孩子们走上山冈采山花。踏绿野;走上田野观察发芽的种子、跳跃的青蛙、游动的蝌蚪;走进果园看果树抽枝、长出新叶、开花和结果,并结合实际讲析《春天》的课文。这时的卓家演处处生机、情趣盎然。
卓家演的西面有一座很高的山,叫鸡笼山,海拔1400多米,山高林密,是原始森林。每至夏秋之际,山上长着各种蘑菇,这时农民们就会蜂涌入山采菇。天还没亮,村民们就点上手电出发,争先恐后,挑着箩筐,背着竹篓,成群结队。不仅卓家演人去采,附近的几个山村人都去采。最好的菇叫红菇,色红气香味美,市价干菇要卖每公斤300至400元。那段时期,整个村子都在晒菇,到处都迷漫着浓浓的菇香。
采野果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村子的东南面有一道山梁,山梁上长着许多野果。在秋天,野果成熟,我就带着学生们去那采野果。我特意制作了一面红旗,红旗上黏着用黄纸剪成的“大坪小学卓家演分校”的字样,还黏了一把黄色的火炬。孩子们举着红旗,排着队列有模有样地向那道山梁进发。到了山梁上,把红旗插在山顶,孩子们就分散各处采野果。其中有一种野果黑紫色,长在一丛丛矮树上,我们方言叫它“紫龙子”,有手指般大小,肉肥厚,味鲜甜,特别好吃,长的也多,几乎漫山遍野。因此我们也吃得多,下山时,每个人的嘴唇、舌头、牙齿都成黑色的了。还有一种当地叫“牛卵桃”的黄色野果,拳头般大小,长在一种缠在树上的藤上,吃时剖开外皮,吃里面黄色的瓤,味甜而滑。这种野果长在鸡笼山上的密林里。星期六、日时学生们就会入山采摘。星期一带到学校让我吃。
群珍是位善良的姑娘,平时言语不多,有些腼腆,说话柔声细语。我在她家吃住时,她做饭,我烧火。她父母对我也好,把我当成她们家人,一桌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话家常。群珍常到学校旁的小溪边洗衣服,我在上课的间隙也到溪边与她说笑。她的父母若在星期日的北团墟天里买了肉,就会留到星期一我回家时才吃。群珍的父亲40来岁,是位有点文化的人,为人忠厚温和。他订了一份《中国广播电视报》。这份报为我提供了阅读方便,看到喜爱的文章,我还把它剪下贴到自己的日记本里。有一次,报纸刚到,我看到报上有一首喜爱的电视剧主题歌,拿起剪刀正要剪,群珍看到了,一把夺过去,被她剪了去。事后,她父亲看报纸,发现被剪破了,就问:“这报纸谁剪的?”我说:“群珍剪的。”群珍急了:“你剪的更多!”我说“我剪的是旧报。”她父亲说:“都别争了,你俩一个样,以后报纸等我看完你们再剪。”让我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家庭和美。那些日子让我至今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