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是那街巷里的叫卖声
《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没有青春的青春》都触及了人类无奈流逝的青春,它们打开了我们关于记忆这个潘多拉的魔盒。本杰明与黛西的生命流程是逆向而行,分别是逆流与顺流。不管逆流还是顺流,他们都交汇出了最璀璨的
《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没有青春的青春》都触及了人类无奈流逝的青春,它们打开了我们关于记忆这个潘多拉的魔盒。本杰明与黛西的生命流程是逆向而行,分别是逆流与顺流。不管逆流还是顺流,他们都交汇出了最璀璨的华章,有了爱情的结晶。当所有人的生命都正向流淌的时候,本杰明。巴顿这一特例,把人生倒回来过,他的人生在这个世界里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别有滋味。被父亲作为怪胎的遗弃的本杰明。巴顿,幸有善良、仁爱的黑人妇女奎尼收养在敬老院里,从此一个小老头模样的婴儿混迹、成长在一群自娱自乐的老头和老太太中间,饱尝了人生的生离死别。关于生命的所有经验和感悟,他都近水楼台。尽管他还是无法接受死亡,可是经历了二战,一天之中身边离开人世328人之后,他感悟“从这里,死亡是平凡的事情”。11岁的本杰明。巴顿和6岁的黛西其实第一次相遇就已经互生情愫,只是,一个是小老头、另一个是小女孩。谁知二战结束后,两人相遇,一个已不再精神矍铄,变成了俊俏、帅气;另一个已不再黄毛丫头,变成了亭亭玉立。本以为这已经具备了两人生命青春碰撞火花的充分必要条件了,可是他们之间却偏偏还有蹩脚的情意表达。直到黛西遇到车祸,腿部致残的她再也不能从事自己钟爱的舞蹈事业时,她们才得以牵手。只是,时光荏苒,好景不长。美丽的女儿出生了,本杰明。巴顿不得不离开这个温暖幸福的家,他对黛西说“你不能抚养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何等地煎熬与灼痛,最后还是决绝地离开了。整个电影最后精彩地演绎了秦观《鹊桥仙》里凄美的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于无法相见的女儿,本杰明。巴顿只有在生命机能逐渐蜕化的年岁分别用信件向她表达着一个父亲最基本情意:“Deserveofistocanneverbetoolate”。
1938年,复活节当天的周日,70岁的语言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失魂落魄地走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的街头,全然不管不顾豆大的雨滴打在自己褶皱的脸上。他已经服用了大量有毒的马钱子碱,然后坐火车来到这个远离自己家的城市,打算就这样结束自己行将朽木的生命。然而,命运却与绝望的多米尼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他若有所思地打开雨伞时,恰好被一个闪电劈中,浑身几乎被烤焦地倒在了人行道上。他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在10周后,竟然康复还变年轻了,换了全新的牙齿。从此,一个曾经以别人为研究对象的教授倒置成了被别人研究的“现今地球上存在的最有价值的人类标本”。夜里,他躺在床上总是与灵魂对话,不管是如何艰流亡、躲避纳粹研究者的追捕。他的生命流程正应对了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生命的第二春”。不管他如何有了第二次年轻的生命,多了精力致力于终生热爱的语言研究事业和重新捡拾年轻时一掠而过的爱情,他最终还是用凄然离去的生命置放他生前一直不知该放哪的第三朵玫瑰。
《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没有青春的青春》两部片子都根据小说改变,都拿离奇的青春说事。《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故事表达更流畅,更容易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而《没有青春的青春》则是已近古稀之年的科波拉完全关照个人生命的一次梦想体验。垂暮之年的他,估计已经厌倦、懒得关照世俗社会了,有了这么一次与心灵的对话,所以整个电影在表达上有一些凌乱,但是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两部片子都不失为电影思想上的上乘之作,两个电影大师奉献了奉献了他们的青春,电影里劳拉给多米尼克的分手解释“你把自己与世隔绝,你的这个世界我进不去”就是他们的写照。
中国哲学里关于生命的思考较之于西方应该是更为透彻的,只是西方小说和电影这样艺术形式融汇了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似乎比中国高明了起来。青春是什么?就是那街巷里的叫卖声!巷子深一些,卖力的叫卖声猎奇一些,似乎还可以悠扬、回旋,引得万人空巷的关注。但是,叫卖声,终将回归悄无声息。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文学是痛苦中的创造
下一篇:《尊尼亚》:彭浩翔的风格回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