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无用论”不是农民工的错
有数据显示,近年民工月工资由700元左右跃升至1200元左右,正逐步迫近大学生1500元的起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
有数据显示,近年民工月工资由700元左右跃升至1200元左右,正逐步迫近大学生1500元的起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但笔者以为,农民工起薪向大学生看齐,体现了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而认为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相差无几,就得出“大学无用论”,则显得荒谬无稽。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城市居民和大学生不愿从事的体力劳动,其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长期以来,他们参与城市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或许就是因为缺少一纸文凭或是某个职称,他们的收入增长总是过于缓慢。如今,一些六零、七零后的熟练农民工逐渐主动或被动退出城市,导致“民工荒”现象时常发生;特别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相继出现,农民工意识觉醒,逐渐掌握了些“话语权”,最终体现在起薪增长,并逐渐逼近大学生。这种增长和“看齐”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至少反映了企业和社会逐渐主动和被动地认识了体力劳动者,并开始以最直白和有效的方式尊重他们的劳动!
至于“大学生无用论”,主要因为两个因素。一个是读书贵,从90年代至2000年代前后教育费用猛涨(10年涨了20倍),很多家庭出现了读不起和读书致贫的现象。二是就业难,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特别是农村生源的学生,要赚钱还债,要背负着父老乡亲的期盼,而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岗位数量越来越少,薪资越来越低。但真正可怕的是,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教育机构没有反省教育体制的问题,以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太过于趋利化,没有尊重知识和人才。以至于很多人惊叹于这条新闻,他们刻板的认为,农民工就该处于劳动力市场的最底层,他们的工资都逼近大学生了,读大学还有何用?他们甚至高声呐喊,不是因患“寡”,而是患与农民工“均”。
劳动并没有贵贱之分,在薪酬的体现上也应逐渐趋于平等。如今,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工资,甚至是社会上很多劳动者的工资都还很低,他们的收入都未能反映他们的劳动付出和社会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