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道

领道

逻士杂文2025-11-19 10:14:35
古有中王与西王,乃分封藩王也。中王性烈,喜怒无常,法律严厉,时常训斥下士,久之,民心厌矣,皆见而避之,或面之唯唯是诺,背地唾之。而西王执政,却与中王相反,西王性随和,好玩乐。终日作乐不问朝政,臣民有过
古有中王与西王,乃分封藩王也。
中王性烈,喜怒无常,法律严厉,时常训斥下士,久之,民心厌矣,皆见而避之,或面之唯唯是诺,背地唾之。
而西王执政,却与中王相反,西王性随和,好玩乐。终日作乐不问朝政,臣民有过,大多纵之,久之,君非君、臣非臣,君臣不分,做事贻误,律法不得存矣。
吾观二人,虽为一国之君,万人领导,但不得领道也。
领道者,领导之道也。
然道之何在?窃以为在于法也,在于民心也,在于“水可泛舟,亦可覆舟。”也。
法之所在,约束与民;民心所在,法得以存。二者相生相克。
法何以在,民心何以存焉?
在于清廉执政,秉公执法,体恤臣民,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民心即可得也。
然得之方法非易也,自古帝王王候将相莫不寻之,成大事者莫不得之。
纵观古人,悟道总结,窃以为,方法在于“恩威”二字也。
恩者,可使下士感激涕临,感恩在心,报效终身,若法不得当,即为纵之,如西王,民持宠而骄,民心贻矣,久之其见而不敬,法令施之,事倍功半也,故恩中不可少威。
威者,可使下士扣弦于心,慌而恐之,若法不得当,即为祸之,如中王,可使下士避而远之,法令施之,虽唯诺是从,但心中不服也,故而怀恨在心,终究留骂名于世,终起祸害也,故威中不可少恩。
纵观古人,成事者,恩威二法运用得当,故而民心所向,法即在。
然如何得当之,天生五分,后生五分也,在于自己领悟,总结运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悟之,即道之所在,王者生焉、领导生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