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有感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富势杂文2025-03-24 19:59:09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闲来无事,我曾三读《红楼梦》,但鄙人自觉驽钝,仍不能将其中人物一一说清。不过对其中的一个小人物――刘姥姥,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姥姥在红楼梦里只出现过三次,也即是她的三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闲来无事,我曾三读《红楼梦》,但鄙人自觉驽钝,仍不能将其中人物一一说清。不过对其中的一个小人物――刘姥姥,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里只出现过三次,也即是她的三进荣国府。第一次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下锅米都没有了,只好厚着脸皮到贾府寻求帮助。刘姥姥诚皇诚恐地以一个远房亲威的身份来拜访荣国府,本来是想见王夫人的,结果王夫人推脱不见,王熙凤冷冷地用二十两银子给打发了。
第二次刘姥姥是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来谢恩的,这一次情况比第一次大不相同。尽管刘姥姥被贾府上上下下像耍猴一样地取笑,但对刘姥姥来说,可以说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不仅见到了王夫人,而且见到了老太太、宝玉、黛玉等人。由于贾母高兴,还与贾母等人一块儿进餐、行酒令,并游览了大观园。
第三次进荣国府,是在贾府被抄,众人躲避不及的情况下去的,尤其可恨的是贾雨村,曾是黛玉的恩师,在贾府的举荐下才得以在京城为官。他忘恩负义,在贾府被抄时扮演了一个落井下石的角色。但刘姥姥来了,亲自到监狱来看望王熙凤、宝玉等人。当她得知王熙凤的巧姐儿被卖到妓院的时候,她老泪纵流,对王熙凤说:“我找她去,豁出我这把老骨头,也把她给找回来!”王熙凤双膝跪倒。之后刘姥姥辗转并卖掉了所有家产把巧姐给赎了回来,并给她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清朝雍正年间,正值康乾盛世,但它是地主官僚的盛世,不是普通百姓的盛世。刘姥姥在日子难以为继,百无聊耐之下,厚着老脸、勉为其难地到贾府寻求帮助,尽管可能会有世人种种不屑的说词,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在临行前对女儿女婿说:“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可见刘姥姥当时的心态也是十分正常的。我觉得用所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者“贫贱不能屈”之类来要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人民完全是扯蛋。
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完全出于一个农民非常朴素的情感,“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尽管她只带来了枣子、倭瓜和些野菜,但这是当时一个农民的全部家当。尽管两百多年来,人们常常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相互讥讽对方的无知和少见多怪,但《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所表现出来的类似唐吉柯德或陈焕生进城式的幽默,在等级制度森严和贫富差距巨大的封建社会不仅是并不可笑的,而且是极其可憎的现实。尽管刘姥姥甚至刻意地闹出了诸多的笑话,有些甚至是胡诌,但这也是一个下层劳动人民一种特殊的报恩方式――她只不过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贾母等人高兴高兴而已。如果读到这里,有人断言刘姥姥刻意奉承谄媚甚至巴结,那就先照着屁股踹两脚,再罚他读二十遍《红楼梦》。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准确地说是去探监。贾府被查抄之后,亲友们纷纷躲避唯恐之不及,更有落井下石者如贾雨村等。但刘姥姥没有,他去了,而且并不是象征性地简单表达一下自己的同情。她不仅给王熙凤、宝玉等人带去了换洗衣服,而且发誓把巧姐儿给找回来。当刘姥姥揣着仅有的银子找到收买巧姐儿的妓院时,老鸨告诉她:“银子不够,门都没有!”刘姥姥失望至极,但她却没有丝毫犹豫。“不够,我回去卖地、卖房!”一个受人滴水之恩的下层劳动人民能有如此义举,能不为之动容!
这就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的普通劳动者的朴素情感,朴素得没有一点修饰与虚华。
王侯将相,岂能比乎?
(写了这点文字,妻看后说:“你就是个农民!”我想,是啊,我确实是个农民,虽然这些年来也是西装革履,装士大夫阶层也装得蛮像,但骨子里还是个农民,怎么抹也抹不掉。索性就做个穿着西装的农民吧,如果能做得和刘姥姥一样的农民来,就善莫大焉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