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
前段日子,在我情绪最低迷的时刻,认识了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讲师雷百盈先生。感恩于他用小故事大道理,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为我进行了心态调整训练,并且发送了很多他个人珍藏的关于人生与励志的书籍和讲座。其中
前段日子,在我情绪最低迷的时刻,认识了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讲师雷百盈先生。感恩于他用小故事大道理,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为我进行了心态调整训练,并且发送了很多他个人珍藏的关于人生与励志的书籍和讲座。其中,有一个《生命的瞬间》的演示文稿,聚焦了我的视线,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文稿中所演示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想,它或许需要我用一生的心志去感悟,去历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的瞬间”的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的故事。
2001年2月26日,Ven。TenzinThutop和Ven。TenzinDeshek二个来自尼泊尔和西藏的和尚,在纽约Ackland的Yager画廊将“修建”一个“医学菩萨沙子坛场”,来展现亚洲艺术。
2月27日他们俩开始绘图,材料是一种用于藏医药的细沙。我们知道,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要想将之用一粒粒平凡的细沙神妙地跃然于世间,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的。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的关注,来观望他们是如何将一粒粒细沙汇聚成一个世界的。
他们每日作画几个小时,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的创作着。你看,那些围绕在佛周围的芸芸众生,每一种生命都是栩栩如生的跃然于沙上!你看,那宝塔两端的丝带,因沙线颜色差异造成的立体感;你再看,那些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微末节,一切一切的景象我们都不得不为之叹为观止!我佛啊!他们到底是胸怀着怎样的一种人间境界在向你膜拜呀!
当一切已趋近完美,人可以做的事情也就趋近于无了。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整个过程将近一个月。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至灵魂。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的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是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完美的画面,繁华的世界,多看一会儿吧,记住它!因为……
展出到六月八日,正当人们正在惊叹于这幅人间的神奇壮景之时,两位创作者毫不犹豫的拿起了刷子,将美妙绝伦的画卷毁于弹指烟灰间。极致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似乎在告诉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可是我们谁又能在当初看到这些繁华背后的脆弱呢?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这么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从现场的观众表情来看,他们是痛苦的,那恋恋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然后,然后他俩将这些曾经展现过极致繁华的彩色细沙送往溪水边,付诸流水,以此来象征生命的瞬间。
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他们都在对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与评价.
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纱,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一切已成昨日残梦,只待追忆。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繁华过后,沙流水中,永不再返!
生命是如此短暂易逝,无论是平淡还是繁华,无论是高贵还是贫贱,都如一掬细沙流逝于岁月的长河而永不再艳,永不再返!
这便是整幅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意义所在吧!但我们静而思之,它的意义就远远不仅于此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人生观,我们的世界观等等等等,难道不是如同这一粒粒色彩斑斓的细沙飞扬于尘世?我们又是如何去面对它的繁华与落寞呢?我们又是如何面对它的惊艳与褪色呢?
耳边响起了刀朗苍凉遁世的歌声:“敦煌的风沙淹没了繁华,飘摇多少人家?一杯乱世的茶,狂饮而下。我用飞天的壁画描你的发,描绘我那思念的脸颊。我在那敦煌临摹菩萨,再用那佛法笑拈天下!”
……
2009年6月26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