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莫登高

重阳莫登高

日上三竿散文2025-10-25 16:11:22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家中父母健在,本应回家好好过上一个感恩的节日。无奈俗务缠身,只能栖身在外。只身在外,我有些郁郁寡欢。和当地的几个朋友一起吃过中午饭过后,有人便提议登山。并说当地的梵净山很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家中父母健在,本应回家好好过上一个感恩的节日。无奈俗务缠身,只能栖身在外。
只身在外,我有些郁郁寡欢。和当地的几个朋友一起吃过中午饭过后,有人便提议登山。并说当地的梵净山很有名,重阳登高别有一番情致。
人过中年,我有些怕登高。一是体力不支,二是怕面对登高之后的那一份失落。但却不过朋友之面,便也兴致勃勃的登临了起来。
朋友介绍说,登梵净山总共有八千八百八十八步,亦即是有八千八百八十八级台阶,约合八公里的路程,往返需四个多小时。从海拔八百米开始,一步一级台阶,峰顶海拔三千八百米,是周围的最高山峰。
登临梵净山有两种办法,一是步行,二是坐滑杆。朋友见我体重,建议我坐滑杆。说来登梵净山的外地朋友,莫不有最后都是坐滑杆的。
我来自农村,自小练就了一身爬坡的本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体胖,但自信八千八百八十八步的坡路还是能爬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那年在登青山界时从滑杆上摔下来,至今还心有余悸。同时我也不愿见到自己肥胖的身体重压在脚夫瘦弱的肩膀上。朋友见我坚持,大家也只好一起徒步登山。但我看见朋友背着我不知与一付滑杆的脚夫说了些什么。
梵净山的生态步道建设得相当好,宽宽的青石板路刚好一步一级,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掩映其间,虽然是中午时分,倒也不十分的炎热。
刚开始时大家都有说有笑,有一伙滑杆的脚夫更是扛着滑杆尾随着我们。我听见脚夫们议论说跟上那个胖子,等一下他肯定走不动。我的嘴角微微一笑,也许我会让你们失望的。我想。
刚登到一千步,我已经微微闷出了一些细汗,我身边的一行有的更是气喘吁吁。朋友便建议我乘坐滑杆。我断然拒绝了,虽然有点累,但我觉得既然是登高,自然是用脚登的好。当地的朋友见我如此,也只好徒步相随。
越往上走,感觉就有了徐徐的凉风,是那种走进深山老林特有的凉风。到两千步的时候,开始尾随我们的滑杆队伍只剩下了一支,也就是我朋友背着我交待的那一支。我知道朋友的良苦用心,他怕我坚持不住,特意安排备用。我对朋友说,让他们回去吧,我今天是不会用上滑杆的。朋友见我如此,只好用小费打发脚夫走了。
高山的风越来越凉,可能是由于出汗过多的原因,我感觉有点虚脱,在三千步的休息坪里,我们作了小憩,重新起程之后就有了些头重脚轻。我看到同行的朋友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兴高采烈,一个个都作了愁眉苦脸状。看来登高旅游也并不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之事。可人们为什么总还是花钱来受这份罪呢,我说不清,同行的朋友更说不清。
到四千步的时候,有两个同行的朋友就说不想上去了,以前看过多次,就在这里等我们。我看到登山给大家带来那么的结局,就说要不大家回去算了。朋友便说那怎么行,你好不容易来一次,怎么能够入得宝山空手回呢?
我们又一级一级的往上爬,这时沿路的游客渐少,有的已经三三两两的返回了。当然也有从后面赶超我们的游客。最令我佩服的就是抬滑杆的那些脚夫了,抬着一两百斤重的人物居然还能健步如飞,与他们比起来,我这个吃闲饭的人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第五千步的时候,又有了两个同行掉队。这时我已不再有半途而废的心思,我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我只想证明自己给别人看,也想证明自己给自己看。有时,我也喜欢这种大浪淘沙的感觉。
到第六千步的时候,就只剩下我和朋友两人了。我和朋友是大学的同窗好友,他知道我的为人,一如我知道他的为人,虽然大家都混得不尽人意,但大学时期培养的不服输的天性还是有的。
越往上走,森林植被较之先前矮小了许多。更多的是一些针叶灌木丛,在九月的下午里,有的叶红似火,有的叶黄如霞。经过山下的绿树成荫,我以为我穿行在深幽的海底;回首山上的彩树成团,我又以为我遨游在彩云之上。朋友指着近在咫尺的擎天一柱的山顶,说那就是天皇山。是梵净山的最高峰。
虽说是近在咫尺,但实际还有两千多步。这时山上的游客已络绎不绝的返回,而我和朋友则依旧拾级而上。到了这时,人的体力早已透支,尽管我们早已亦步亦趋,但我们只能前行。没到山顶,就不能算是登高。
经过艰难的跋涉,梵净山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这是一个喀嘶特高山,千万年的风雨把它浸蚀得奇峰突起,怪石林立。临万丈深渊处,更有一高约三丈的怪石,四方形的石柱由石板块块叠起,如一垛飞来的天书,对面的天皇山如一尊罗汉,对着天书肃诵经文,万壑绝壁处有雾霭氤氲升腾,如袅袅熏香,梵净山因之得名。
看罢梵净山的奇景,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朋友说,要想揽梵净山的天下奇景,还得上天皇山。天皇山是一座异峰突起的石柱山峰,比四面的山峰凭空高出一百余米,山上建有一座石庙,只有一条仅可容足的凿道缘铁练而上,身后是万丈深渊。登山者由于此时已体力殆尽,往往只能对天皇山望而兴叹。
我望了朋友一眼,朋友读懂的的心思。于是我俩又在游客的钦佩中系着保险绳缘级而上,到得山顶,心跳加速,双脚止不住的颤抖,我有了眩晕的感觉。朋友说到庙里求一柱香就好好。
峰顶的风实在太大,我不敢再看四周的风景,我担心我这个肥胖的躯体会被大风象一片树叶一样吹落万丈深壑。只希望快点找到一个避风港。
当我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熏香,当我匍匐在佛祖面前的时候,主持敲起了木鱼,撞响了钟声,在有如天外之音的梵声里,我狂躁不已的心渐渐得到了抚平。我手持签筒,默默祈祷此生得个好签。竹签应声落地时,我捡拾一看,签谒四句云:
宦海沉浮薄似纱,回首青山斜阳霞;胸中块垒风云叹,归飞宿鸟早还家。
看罢签谒,我心明似水。我虽然不相信命运,但也许这签谒真的就是对我此生的诠释。
登高而来,似我这般年纪,我以为虽然不会生出杜甫老生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但至少也会令我感到“老牛自知斜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重。可谁知却让我如此去意顿生。
重阳莫登高,登高必自卑。我真不知道我该如何返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