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知音
茫茫尘世,良友易求,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永远是芸芸众生不懈的渴求,即便倾其一生!可到头来,又能有几人真正收获它呢?常常为响彻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廊的几对知音故事激动不已。俞伯牙钟子期,一
茫茫尘世,良友易求,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永远是芸芸众生不懈的渴求,即便倾其一生!可到头来,又能有几人真正收获它呢?常常为响彻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廊的几对知音故事激动不已。俞伯牙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却成就了一个最为经典的知音楷模。一个谈的是从未有人能听懂的天人合一,一个听的是从未有人能谈成的天籁之曲,堪称中华文明史上最为高雅的一对知音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想象,当钟子期伫足城墙之下仰望高处抚琴的俞伯牙而缓缓吐出“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宽广而浩荡,好像汹涌无边的大海一般”的评论时,俞伯牙会是何等的欣喜若狂!我们更能想象,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先他而去,千里迢迢赶赴他的坟前抚弄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时,那又会是何等的哀莫大于心死!
管仲鲍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一语即道尽管鲍之间的知音之遇!想当初当别人都认为管仲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却多分财利是贪得无厌时,鲍叔牙却知道他是因家贫而致;当别人都认为管仲打仗进攻最消极逃跑却最积极是贪生怕死时,鲍叔牙却知道他是因家有老母无人奉养;当别人都认为管仲未为失势而死的公子纠自刎尽忠是无耻时,鲍叔牙却知道他是因“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不仅如此,当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后,鲍叔牙竟甘愿顶着莫大的压力与危险向齐桓公极力推荐曾经的敌人——管仲代己为相。想想,一个人能为朋友做到如此倾心倾力,除非对方是草木,否则又怎能不把他当作知音!诚然,在管仲显达之后,也竭尽全力回报了鲍叔牙的知遇之恩。在管仲的安排之下,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竟有十几代之久,着实不易!
李白杜甫,“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的这首诗歌一览无余地道出了两人的君子之交。我常常想这或许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吧,让两位风格迥异却同为世界级的诗人相识、相知到互称知音,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永远乐道的佳话。两人相识于古都洛阳,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不久李白便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等好友而继续他那棵永不安定的灵魂。虽然他们的相处是如此短暂,可那份对知音的牵挂思念却伴随着他们终生。“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沉郁的杜甫用他最细腻的情意乐此不疲地思念着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飘逸的李白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感情,“鲁酒”也提不起兴致,思念之情就象那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知音的故事固然很美,可它绝非轻易能收获。它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际遇,它是两棵无私心灵的碰撞,它是超越时空的感应,它如陈年老酒弥久笃醇,它如蔚蓝大海容纳百川,它如巍峨高山不拒细土……
我们在艳羡古人绝美的知音故事之余,或许更应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知音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们的大秦岭就是一种情怀
下一篇:拥有葫芦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