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而生

落花而生

夔夔散文2025-04-21 13:55:25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满“日出而作”这个大的主题系列,沿袭了他以往的朴素风格,有泥土的清香,亦有隐士的清风亮节。看来,老满生活得不错,当然心境也不错。不然,难得有如此纯粹的乡土墨染。老满外形的“拙
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满“日出而作”这个大的主题系列,沿袭了他以往的朴素风格,有泥土的清香,亦有隐士的清风亮节。看来,老满生活得不错,当然心境也不错。不然,难得有如此纯粹的乡土墨染。
老满外形的“拙”,恰好彰显他内心的淳朴。他的可爱是骨子里涔出来的欢喜和慈悲。很多时候,读画者不能单一的拿他当“人”看,需要达到“忘我、忘物”的境地,你才可以抵达艺术之根源。看他作画,看他画中表吐,他的睿智像磨平了的玉石,不在霓虹下发光,只在安静的月下圆润内在的丰采。
生活并非华美而绚丽。于时光中安然,于闹市中安静,于万丈红尘中安逸,如松,如佛前莲子,世界万物,荣辱皆如尘埃。这就是老满。
都说文如其人,画亦如人。

2.
花生,落花生,别名长生果、及地果。
都说“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落花”,生命的短暂。“落花”,惜春、伤时的惆怅。然,花生,地上开花,入地生果。
花生,落花而生。没有浪漫的花开、花落成果。有的只是朴素的生存理想,而生产却是如此的现实。大千世界,不是繁华掳走了纯朴的理想,实在是,纷繁的尘世,难以腾出净地用于盛放一颗素心。所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落花而生”,实在是被人遗忘许久的理想。如今翻来重提,在清欢的唏嘘之后,留下的,则是漫长的怅惘。
周董的《烟花易冷》有这样一句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歌子唱着他人的故事,内心深处的共鸣却如此清澈、纯粹。听歌也好,读书也好,赏画也好,不是刻意要摄取什么,而是,你无意间袭取到了什么,也谓“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

3.
小的时候课本上有《落花生》一文,老师要求背诵,因为欢喜,课文上完,课后作业做完,课文也背得熟乱的了。仿佛,背诵了课文,文中的花生就能兑现在手心。认真爱上花生,还真是从这篇课文引起。
花生的味儿美。花生可以榨油……都是花生的好处。
“花生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文中,父亲的话,才是花生真正美的所在。记得当时课后问答里要求写出此文的中心思想,有些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中心思想写得五花八门。其实,课文的中心思想就在文中:“我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父亲希望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多年过去,也不晓得那篇文章还有没有保留在课本中。
我们生长在平原,除了水稻和油菜,几乎不种其他的作物。花生,只是有亲戚在山里的乡亲过年时才被视作珍品招待贵客。一年也是能吃上几回花生的,都是父亲从几十里地的县城特意捎回来的,数得清多少颗。父亲分给我的花生,带壳的,一捧,顶多二十颗,躲在一边剥开,红红的花生米,包着米黄的花生仁。多数时,我是舍不得去掉那层红红的软皮的,好看不说,整个一颗放进嘴里细嚼慢咽,很享受。
二十颗花生,我能吃上十颗就不错了,才小我一岁半的弟弟,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吃人生果,吃什么东西都是狼吞虎咽,时常没讨着什么味儿,蹦哒、蹦哒吃完了,可怜巴巴的望着我这个也未长成的姐姐,还直叫唤:“姐姐,姐姐,我还要吃,我还要吃……”一旁的母亲,态度轻言细语也好,没得商量也好,意思是,我是姐姐,理应什么事情都要让着弟弟,以致记事起,我对母亲就落下了“重男轻女”的印象。实质上母亲也是那样,家中的男孩子,是要当顶梁柱的,理应要看得重些。直到中年,对于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我才予以释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