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封了的书信
我在整理书房的时候,在几本书里竟然意外的发现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留下来的不少书信,这些信信纸已经发黄了,它们有家人的,有同学的,有朋友们的,还有恋人的。整整一下午我就蹲在书房的墙角里看这些信,我小心翼
我在整理书房的时候,在几本书里竟然意外的发现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留下来的不少书信,这些信信纸已经发黄了,它们有家人的,有同学的,有朋友们的,还有恋人的。整整一下午我就蹲在书房的墙角里看这些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拆开,慢慢的品味起来,随着这些信,我的思绪被拉回那悠远的年代……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我在湖北荆州师专学习的时候,那时,每每到了节假日,就特别想家思亲,真是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这时候多么希望得到一封家书呀。那时候,只有邮电局里才有电话,还没有听说过手机,更没有网络。跟家人,跟朋友,跟同学,跟恋人之间联络的方式就只有写信,虽然一封信在路上要行驶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的,但是信件还是让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许多。
那时,每当课间休息,班上的生活委员就回到学校门口的传达室里去取信,这时候在教室前面的小花园里同学们早已经等候在那里,每当他拿着一摞信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就会蜂拥而上,把生活委员紧紧地包围着,把手伸的老高老高,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封属于自己的信。得到信的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打开信读起来。没有得到信的,只好垂头丧气地散到一边。我还回忆得起每次收到信的时候的心情是那么激动,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每当拿到信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总要一口气把它读完,真有点像唐代诗人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中的情境。其实信也很平常,信内容无非就是简单的问候,生活上的关心,可是在那时读起来却是无限的享受。有时候刚拿到信,上课铃声响了,不得不把信装进衣袋里走进教室,然而这一节课一定上不好,眼睛看着上课的老师,而心里老想着口袋里的那封信,有时认为老师讲的内容不重要,或者他讲的不精彩,这时就会把信从口袋里悄悄地拿出来,头埋在课桌下偷偷地读起来。
每当收到信的那个晚上,晚自习后,或者那个周末,总要在寝室里的那张公用的书桌上,拿出白天买好的信笺,信封,铺在书桌上写信,寝室里地同学看见你要写信就会主动地为你让位置。这时你就会工工整整地写一封回信,你总是会拿出你收到的信,认认真真地再读一遍、两遍、三遍……然后再写,这时你有唐代诗人张籍在那首《秋思》里写的情境“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总觉得有那么多话要说,总是写了很多,还觉得意犹未尽,迟迟不肯收笔。
在这期间,我收到我的恋人(我现在的妻子)的一封信,我着实激动了很久。那天晚上,我跟她回信,当在桌子上铺开信笺的时候,便娓娓道来,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不是在写信,倒是像跟一个知己在谈话,不一会儿扬扬洒洒地写了几大篇,数千个字。这封信妻子至今还留着。
那时的人们,特别是远在外乡的游子,他们把感情寄托在一张小小的信纸上,鸿雁传书,让它跋涉千山万水,有的是远渡重洋,经过无数人的手而来到收信人的手里,那种心情是哪一言表的,当你打开信的时候,无不有一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情怀。如今,通讯发达了,有网络,有手机,发一封邮件,写一段短信,尽管是一样的问候,一样的心情,然而,我总觉得从这些文字里表达的意思是那么苍白,再也感觉不到当初那些书信里的丰富而美好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在想,那些远在天涯的游子是不是暂时把手机、电脑放下,提起笔来写一封家书,以表达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的承传
下一篇:愿为散文的家筑巢衔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