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昌开元
十年前,我特喜欢收藏古币,最多时藏有百十斤。后来,随着兴趣的转移,它们陆续都离开了我,或送了朋友,或换成今币。惟独有两枚“会昌开元”,一枚背“昌”,一枚背“京”,我一直舍不得丢弃,把玩了近十年。实际上
十年前,我特喜欢收藏古币,最多时藏有百十斤。后来,随着兴趣的转移,它们陆续都离开了我,或送了朋友,或换成今币。惟独有两枚“会昌开元”,一枚背“昌”,一枚背“京”,我一直舍不得丢弃,把玩了近十年。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两枚“开元通宝”有多大价值,或者有多漂亮,或者像民间传说有什么神灵,纯粹是因为它所蕴含的那段历史太过沉重,一直让我不能释怀。再回头看看那段历史。
会昌元年,迹象。庆阳节,唐武宗请和尚、道士讲法,赐给道士法衣,大和尚靠边站。
会昌二年,谋财。唐武宗下令没收和尚家的(也就是寺院里的)财产。
会昌三年,害命。唐武宗下“杀沙门令”,京兆府在长安城中活活打杀三百余和尚,其余和尚都成为惊弓之鸟。
会昌四年,挖根。唐武宗敕令尽拆寺院、佛堂,捣毁佛像、法器,勒令僧尼还俗。
会昌五年,巩固。唐武宗勒令全国东西二都留寺两所,每寺留和尚三十人,节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和尚五人-三十人外,其它寺庙全部拆毁,僧尼全部还俗。
唐武宗为帝六年内,对佛教发难的敕令一个接一个签署发布,灭佛运动如同暴风骤雨,灾难一个接一个降临到佛教徒的头上。武宗对佛教的绞杀,比其他任何一次灭佛运动都来得更剧烈、更残忍。会昌(841年——846年)这个让善男信女们胆战心惊的日子里,大和尚们用颤抖的手记录下了这个让他们永世不忘的劫难—“会昌法难”!
佛祖在这场法难中最大程度的显示了他的“大慈大悲”,而没有看到他的“降魔伏妖”。也许佛对唐武宗施加了“因果大法”,要不,唐武宗为啥至今都没有能够超生呢?
曾几时,为了稳固统治,佛教被大唐的统治者奉为国教,从皇室到民众莫不至诚信奉。到处建造寺院,到处招收僧尼,寺院和僧尼们还拥有极大的特权。另外,各地都争先恐后的举办各种奢华的佛教活动,仅皇帝亲自参与的大型迎取“舍利”活动,就有六次,每次都极尽奢华。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经书尚未被和尚们完全翻译,教义尚未被信士们完全领会,便由于主子的需要,一步步登上了云端。土生土长的儒教和道教被外来移教排挤得无处立足。尽管儒生和道士们对释迦牟尼的徒子徒孙们恨得牙痒痒,但他们看到声名显赫的韩愈仅仅一纸奏折,就立即被主子们贬到八千里外的蛮荒之地,他们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时机。
世间万物总是在遵循一个死理,“物极”后面一定紧跟着“必反”。终于,机会来了。唐后期,几经叛乱折腾的大唐愈来愈血虚气短了,统治者已经在将罪过胡乱归结。最要命的是主子的兴趣已经被道士们转移,他们将很快就像我的那些古币被我抛弃的那样要被主子抛弃了。而先知先觉的佛竟然没有觉察到危机,还在一味的扩大招僧规模,还在到处圈地建庙、占山夺林。
放上去了!终归还是放上去了!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终于放到骆驼背上去了!只是一句谗言,就那么轻的一根稻草,佛教这个大骆驼轰然倒地,所有的附着物连同本体都被摔碎、压碎、挤碎。
“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救苦救难的佛无奈地念叨着佛语走向了西天极乐!
佛终归是佛,虽然法体都没有能完全保全,骨灰还是保存了下来,那就是佛像被烧毁铸成的“会昌开元”。佛借李绅等灭佛急先锋之手铸就了背有“京、广、润、福”等二十三字的灭佛罪证。
想想那个如火如荼的季节,无助的佛所能做的也许只能留下这些罪证了,让这些罪证引导后人去谴责那些对佛不敬的家伙吧!
那个让大和尚心惊胆战的年代,铸钱的多少成为灭佛成果的展示,成为官员们执行朝廷灭佛政令的考核标准。这就形成了“会昌开元”的发行时间短、发行量大、发行地全的三大特点。而且,除极个别外,大多数都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以物以稀为贵来衡量,就知道短短五六年时间铸造了多少“会昌开元”,多得竟然连蕴含这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古币都失去了收藏价值。
“会昌开元”背文多达二十三种,这些文字基本都是钱币的发行地。由这些地名可以看到,那场运动连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也未能幸免。由这些地名还可以看到属于南方州府铸造的有十三个,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剩下的十余种,属于北方铸造的也仅有七种。佛学在全国的发展和全国灭佛的成果全在这些地域和数字里了。
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饱受“安史之乱”摧残的佛念叨着“南无阿弥陀佛”,都纷纷跑到繁华安乐的南方安家落户了。
是啊!人都知道往高住走,更何况先知先觉的佛呢?
悲哉!背井离乡的佛躲得了初一的“安史之乱”,还是没有能够躲得了十五的“会昌法难”!
阿弥陀佛!自身都难保了!万能的佛也就只能留下这么多供我们去凭吊那段历史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