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地唐氏宗祠

岩地唐氏宗祠

查案散文2025-03-25 04:26:12
岩地唐氏宗祠,原本是保存完好的。在辰溪范围,算是唯一一座唐氏古祠堂。两年前,祠堂一直是岩地小学学堂。也因此才得以保存下来。可是当与祠堂斜对面山坳上的新校舍建好后,古祠搬空,空荡荡的剩下了。再也无人打理
岩地唐氏宗祠,原本是保存完好的。在辰溪范围,算是唯一一座唐氏古祠堂。两年前,祠堂一直是岩地小学学堂。也因此才得以保存下来。可是当与祠堂斜对面山坳上的新校舍建好后,古祠搬空,空荡荡的剩下了。再也无人打理。近两三年时光,一座数百年的古祠,就彻底破败荒凉了。
最早见到唐氏宗祠,是几年前辰溪到怀化的省道改造时,因路面坑坑洼洼,经常性堵车。凡去怀化有事,就走乡道,从岩地进桐玉里,过石马湾,出安坪镇,经龙船岩,穿大水田,绕道凉亭坳,至麻阳路口,就到怀化了。虽然多跑二十公里路程,但因是水泥路,舒服多了。
那时,车子要经过祠堂右侧的村道。古老的祠堂,很是壮观古拙:飞檐高墙,石门骑马楼。瓦背上的古藤荒草,只是给人一种历史久远的沧桑与凝重,却没有丝毫的破落与颓废。大门上的“唐氏宗祠”四字,黑字深透在粉壁上,典雅厚重,不失飘散一缕缕的墨香。
古祠依山临水,孤立于村落一隅,沿小溪是红砂石垒砌的溪岸堤坝。下首有一古石拱桥,小巧别致,薄薄的飞架小溪上,犹如飞鸟轻盈的翅膀。那百年的藤萝朦络,恰似鸟翅上的羽毛。古桥是唯美的,也是灵动的。桥面不过三四米,但完美足以让人惊叹莫名!
过桥上行三四十米,是石板路,就铺排在溪岸。到了祠堂门口,就是一小码头。拾级而上,就是大门石柱子。门上的飞楼悬空,翘檐匀亭,青瓦粉墙,勾勒出了古人审美与追求。而高墙上的墙头,也做骑马飞檐状。高高的围墙,原是粉白,但岁月已经搅合成了暗淡剥落。
辰溪县保留下来的古祠,其实很少了。龙头庵的肖家祠堂已经坍塌,虽然那曾经是湘西总队成立集结地。最大最美的桐玉里余家祠堂,算是锦江流域,最大的祠堂,但文革破四旧拆除了。辰阳镇的米家祠堂,只剩一块祠堂石碑,至今扑在电影院的后背厕所旁。祠堂早已成了电影院,而城内最大的杨氏祠堂,在著名的柳树湾老街,祠堂基础犹在,但解放后改造成了航运公司的辰溪航运站。
据我所知,岩地唐氏宗祠,算是保留最好,还有石牌的张氏祠堂,红敏附近的王家祠堂,都已经破被,摇摇欲坠,随时都可以垮塌。张氏宗祠,还做过抗战云麓中学的临时校舍。
昨天,我又一次过草籽坪去。上次姨婆生日时,经过祠堂门前。虽然一晃而过,但见祠堂日益破败,却不见有人维修。周边的村民洋楼不断耸立,但他们的宗祠却在风日下,日渐消散。真的叫人疼心。我也姓唐,虽不同派,毕竟有些八百年前是一家的疼惜!
岩地全是唐姓家族聚居地。房屋沿着小溪而建,公路沿着小溪而行。小溪两岸都是新楼,以前的窨子屋日渐稀少了。都是新近拆除新建楼房了。只有几家保留了坚固的古门楼。显示出当年的繁华陈迹。以前村落集中于右岸,现在开始在左岸田畴里建房了,横溪自建小桥,俨然是一村镇了。
从草籽坪回来,已经五点钟。途经唐氏宗祠,不忍停下了。孩子们在车上,开着空调不愿下车。
兰儿说:“要去拍照你自己去。以前也拍了。有什么拍的,破破烂烂的,杂草丛生。有什么看的。”
本想抱了熠儿去看看古建筑,但祠堂是一族人先祖灵魂所在,如今荒凉不堪。野鬼游魂倒是不少了。且近傍晚。不去也好。
我想去拍照,其实是挽留之意,估计不出数年,唐氏宗祠,必然坍塌毁掉,荡然无存。因为无人维护,大门飞檐下的唐氏宗祠,墨写的字迹,已经在漏雨的侵蚀下,渐渐模糊了。不注意辨认,几乎难以见到。而里面屋脊上的雕饰,也蹦散不少,屋脊上椽子断了,瓦背垮塌,出几个大小犹如天井的洞穴。瞻仰,犹如遮挽,拍照,俨如挽歌。
我在小溪对岸,拍摄祠堂的影子。这是历史册页中,顽强保存下来的影子,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之人。随时都可以随风而逝。正面的大门与高墙,确实坚固,且古朴典雅。除了漏雨的侵蚀,没有多少伤筋动骨的破坏。岁月只是在墙壁上,留下了难言的痕迹。
我从门前小水泥板桥上过去。祠堂石门洞开,门楣与门柱都是整块石柱石板,精雕细刻而成。门槛也是整块石坊。
进门就闻到荒凉味,衰惫气。因为从戏台下过,这戏台下,是杂乱不堪的空旷。从逼仄的视角望去,就是祠堂庭院里青青的荒草,野麻已经密布,高于人齐,真个高墙院内的戏台前坪子里,都是青苔与杂草。看不出青石板铺的庭院了。后殿宽敞,原来是作为几间教室,现在,连台阶上,都是苇子样密集的荒草,封住了宽敞的几步石阶。最为破败的就是这祭祀先人灵位的厅堂。人几乎走不过去了。
以前小学搬出去时,几万块钱,就可以维修好的祠堂,仅仅数年荒废,就简直无法修复了。现在即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难以修复了。地方人心的麻木,已经可以从他们祖宗祠堂的任其荒凉崩塌,可见一斑。古时所谓的同仇敌忾,上阵父子兵,家族的荣耀与尊严,同乡的故人的情感与关爱。估计现在已经所存无几。
现在即使老乡战友上阵,不顾战友生死,而苟且保存自己的人,肯定很多。中国现在仗不可打!一打必然是一盘散沙,且自顾不暇。毫无血性,五十步笑百步的,比比皆是。因为他们在几十年的教育下,连自己的祖宗都不敬。自己家族的祠庙都不维护,只是自顾自的蝇营狗苟,已经颠覆数千年来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文化传统。一个同一祖先的村落,一座祖先建立的祠堂,都没有谁能号召稍加保护维修。这么切近的功德都已经无存,哪里还有所谓的国家,这样遥远而空洞的概念。家国意识,已经被党取代了,且党在草民心目中,犹如此不堪。那么这国家,就算是来日不多了。以前家族是有历史的,族谱就是一姓人的历史,族谱中旌表的善人能人,甚至是建功立业的伟人,不仅是家族的荣耀,还是国家的荣耀。家族中贤人,享受祠堂中特别的供奉与尊荣!所谓三不朽者,立德,立功,立言者,都会在悠久绵远的家族历史书中,在宏伟壮丽的家族祠堂里,享受一个人的最高荣誉。
我们经常性的指责日本国家政要与社会名人,每年要去靖国神社里祭奠战争亡灵。说挑战了亚洲受过蹂躏的国家与国民的尊严,其实,日本靖国神社,就是国家祭祀为国牺牲的国家祠堂。它昭示着,凡是为了国家而献身的人,都会万世受到国民及后人的祭祀与敬仰。而且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千秋万代,祭祀不绝!而我们国家到底怎么样呢?这样的民族怎么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年自卫反击战,还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