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则喜了,倦则倦了

喜则喜了,倦则倦了

耕莘散文2025-04-12 12:45:27
轻轻点击按钮,熟悉的旋律骤然响起,那是一段极慢极慢的慢板,交织着诸多错综复杂的情感: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那个双目失明的人,就这样拖着一个伤残的躯体,从市井到胡同,从大街到小巷;从贫穷
轻轻点击按钮,熟悉的旋律骤然响起,那是一段极慢极慢的慢板,交织着诸多错综复杂的情感: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那个双目失明的人,就这样拖着一个伤残的躯体,从市井到胡同,从大街到小巷;从贫穷走向沧桑,从生命走向死亡。
从小就喜欢这个曲子,宁静、忧郁、悲情,每一次响起,心总会无缘无故地被牵动。记得有一个腊月的夜里,一个衣杉褴褛的盲人坐在凛冽的寒风里拉着他的《二泉映月》,他的琴艺并不好,但是一个个音符随风飞舞,织成了凄美的意境。那一晚,我坐在冷风里,跟着它看寒星冷月,淋凄风苦雨,品世事沧桑,思人生疾苦。竟黯然难以自拔。我把口袋里仅有的五块钱给了他,然后,踏着他凄怆的旋律,在街上隅隅独行。
至今也不明白小小的我为什么会没有理由地喜欢上一段旋律,也许那时,在一颗不谙世事的心里,苦难虽然很苦,很冷,很凄凉,但它很美。可是今夜,又不知为何,当我再听这段旋律时,尽管还有强烈的震撼,却发现自己竟不喜欢它了,那声音,太凝重了,像一团团浓黑的烟雾包围了躯体,缠绕着心绪,吞噬着灵魂,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关了音乐,一切陷入了沉寂。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是需要解读的,每一次的解读都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阶段特征。每一个阶段都是变化着的,从这些深深浅浅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生命和思想的痕迹:
也许,在少年的思想里,苦难是艺术,而现在,终于明白,苦难是生活了。
也许,在少年的思想里,一切都是美的,开花美,落花更凄艳,朝阳美,夕阳更壮烈。而现在,终于明白,这些都是一些过程,一些走向衰落的过程。
也许,在少年的思想里,希望是美好的,我既可以把骆驼画在地上,也可以把骆驼画在天上;而现在,终于明白,实现希望是艰辛的,丢失希望是痛苦的。
所以,儿时喜欢《二泉映月》,是因为他陶醉在别人的苦难里,享受了一个悲剧;而现在,我不喜欢《二泉映月》,莫非是因为怕自己一不小心也走进了这个悲剧?
其实,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缘来缘去,神妙莫测。谁也不能左右谁的情绪,连自己也无法统治自己的思想,喜欢和不喜欢的矛盾,岂只属于一首名叫《二泉映月》的歌?浮尘俗事,莫不如此。但是,不管喜欢和不喜欢都会引发一些思考,一些感悟。在思考和感悟中,人走向进一步的成熟。这就够了。所以,喜欢也罢,不喜欢了也罢,都随缘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