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窝惊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这里留下一笔无穷无尽的财富。石山,一坡一沟壑,纵横交错。它与黄河像一对孪生姊妹,一个在旱地突起,一个在沟底咆哮狂奔东流……石头多,也有石头多的好处。这里生存的人们,家家用石头箍窑,垒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这里留下一笔无穷无尽的财富。石山,一坡一沟壑,纵横交错。它与黄河像一对孪生姊妹,一个在旱地突起,一个在沟底咆哮狂奔东流……
石头多,也有石头多的好处。这里生存的人们,家家用石头箍窑,垒院墙,垒梯田……就连生活用品也就地取材,有用石头打的石磨、碾子、碌碡;也有石板铺地、也有石桌、石凳子;也有用石头雕的狮子、老虎;就连捣蒜的钵钵也是用石头打成的;炕板用石头、门槛儿用石头;有的人家干脆案板也用石头磨成光滑的面,在上面擀面……石头在这里得到广泛的利用。用当地人话讲:生存在石窝窝里,希望在石头,财源在石头。然而,这笔无形的财富祖祖辈辈刨了多少代,也没有见谁家暴富起来。所以,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石窝子,到外面求生谋福去了……
李大龙的祖宗八辈子都在这里生存,看到村子里的人都往外跑,他气不打一处来,常常咒骂:这群王八蛋,胡球折腾个甚哩嘛?金窝、银窝,不如咱石窝。你等着,混不开的时候,给老子一个个都还得爬回来,不信?你们等着……
他是李家的长门长子。他人虽穷,但穷架子从没有倒过。用他的话说:“咱们穷也要穷的有个骨气,做人不能胡来倒了门风。”所以,他担心自己两个弟弟家的人外出。于是便隔三岔五地利用串门的机会,不动声色地侦察动向……
那天,镇上派干部来整顿行政村的领导班子,由于大部分村民都出去了,用陕北人的土话说:“龙走了数蛇,蛇走了数咱哩。”为此,安守石窝的李大龙,自然而然地坐上了名存实亡的全村第一把交椅,大小也成了个官。这越发助长了他的穷势越扎越硬起来。
村子里的老光棍黄狗子和他开玩笑:“李哥,当官了,要给咱想点法子,让咱也数数票子,过过瘾啊。”
他脱口道:“这个自然,不当就不当,既然当了,就要有法子,你等着,我保证你明年娶上个好媳妇。”
“真的?李哥,你敢不哄人吧?”黄狗子惊疑地问。
他望着黄狗子这种认真的憨样,脑子里寻思了一阵子,心里暗暗埋怨自己:“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说话怎么没遮拦呢?咋就给黄狗子吹牛许愿呢?如果明年兑现不了,我不留下个说大话的名声吗?我李家人穷,可从来没有敢说过大话,这事要传出去,丢人啊,没面子。”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他苦笑着拍了拍黄狗子的肩膀说:“狗子兄弟,哥是睁眼说白话的人吗?哥什么时间骗过你?只要你守住石窝窝,不离村子,跟哥干上一年,你的媳妇哥包了。”
黄狗子乐的嘴都合不拢,点头向捣蒜一般地表示:“跟哥干了,只要能要上媳妇,脱皮掉肉咱也不喊叫苦累。”
李大龙高兴地直拍黄狗子的肩膀,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有骨气,是条汉子,有你这个决心,哥就是累死骡子挣死马,也要让村子里变个样,给你一定娶个媳妇。”望着黄狗子乐哈哈远去的背影,他第一次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怀着既激动,又悔恨的心情朝家走去……
他老婆曹爱娥早已将饭做好,站在硷畔上张望了好几回,嘴里不停地唠叨:这死鬼又跑到哪里去了,咋还不回来?
李大龙有个习惯:遇到悲喜交加的时候,总爱放开拦羊的嗓子、回牛的声吼几曲信天游,往往是人没有回来,声音先回来了。这时,远处传来李大龙变了调的山歌声,由远而近,爱娥明白了。这些天,家门里的自家人不少动摇了,想往外跑。为这个事,老汉得罪了不少亲戚。今天镇上来了干部,会有什么事呢?正盘算着,李大龙上了硷畔,爱娥急切地问:“干部来做甚哩?”
李大龙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说:“大呼小叫的,像个甚?到窑里再说。”
窑里的四个光头小子早已饿的肠子咕噜咕噜叫,见大大回来了,高兴地每人拿一双碗筷,把碗敲的直响。这个场面,他们早已看惯了,也不生气,把烩面分给四个孩子吃。看到儿子们饥不择食地如狼似虎的暴饮,李大龙心头不禁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古人说的好:“二壳楼小子,吃死老子。”这几个娃娃一天天在长大,上学得花钱,娶媳妇得花钱,不脱几张皮才怪哩。现在自己当上了村官,不为别人,为自己也得大干几年。见老汉伤感,爱娥关切地问:“他大,又咋了?”
大龙叹了口气说:“没办法,镇上让我当村长了。”
爱娥高兴地说:“好啊。川道里人家当村长,暗地里托人送礼,争都争不上呢?”
大龙说:“咱这石窝窝村可不比人家川道的村子。有钱的村掌柜好当,咱这烂滩子,谁抢哩?简直就是他妈的泔水桶,没有利不说,害处倒不少。这不是给咱上笼套吗?”
爱娥说:“话不能这样说,人家抬举咱,就得拼命给人家干好,争口气,让村子变了样,都富起来,咱不就是全村的恩人吗?你不是担心大家都跑完了?现在有权了,叫他们都回来,好好干上几年,准有样子。”
大龙说:“理是这个理,谈何容易,那些家伙跑的心野了,要让回来,那还能和咱不死人?”
爱娥说:“订几条土政策,让他们自己回来。”
“咋定?”大龙迫切地打断老婆的话,想听夫人的高见。
爱娥说:“闫王爷催命不催食,天崩蹋下来也要先吃饱,不能当饿死鬼。先吃饭,饭后我给你好好参谋一下。”
别看爱娥是一个村妇,头脑可精明着哩,在村子里头不仅人缘好,而且还有些文化。小时候,她爷爷教了她不少知识,能背女儿经、三字经和一些唐宋诗词。由于有文化,所以她接受新生事物比丈夫李大龙强多了。那年她嫁到石窝村的时候,方圆人都叹息:一朵好花插到牛粪上了。但爱娥不这么想,她能理解父母的苦衷。于是,乖乖地听从父母之命嫁了过来。她爷爷是当地、方圆百里有名的私塾先生。在爱娥三岁那年,他曾路过石窝村,当时被大雨阻在石崖底下三天三夜,人们发现时,他已经饿的奄奄一息。大龙的爷爷知道后,叫了几个人把他抬回家中,救了老先生一命。事后,老先生为此深受感恩,便将孙女许给了还在炕上爬行的大龙为妻。这件事在当地不算什么奇怪事情,很正常也很普遍。这些人虽穷,但个个讲义气重信用,心诚可靠,把面子看的比命还重要。二十年后,爱娥嫁给大龙,为曹家着实撑了大面子。人们说:爱娥是一个孝子,好女子,不愧为书香后人。曹家听了也很高兴,人气威信也增加了许多……
夜幕降临,
版权声明:本文由sf666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01hrguangdong.com/html/xiaoshuo/xff7fs6rt1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