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誓

山誓

正向散文2025-04-03 06:30:23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想在一夜之间暴富,常常想靠某件事,某个人,在某个瞬间名扬四海。有谁愿意一辈子默默无闻?又有谁愿意一辈子守着清贫?我们总是挖空心事琢磨祖先留下的那些东西,怎样才能变成钞票?怎样才能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想在一夜之间暴富,常常想靠某件事,某个人,在某个瞬间名扬四海。
有谁愿意一辈子默默无闻?又有谁愿意一辈子守着清贫?
我们总是挖空心事琢磨祖先留下的那些东西,怎样才能变成钞票?怎样才能改新换代?怎样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
我们怎能够理解在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那些穷的叮当响的农民却把祖先留下的东西传承了6代,而且还要继续传下去,一代又一代。生命不息,传承不息。
它就是中国唯一的“赤沙快活”。而诞生它的地方地处莽莽群山中如尘埃般的偏远小村,那就是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
“赤沙快活”又称赤沙“血社火”,取名“快活”有两种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惩恶扬善,大快人心。
由于剧本是单一的,道具是原始的,演员是固定的,因而我们有理由说他的信念才最为真实,他的誓言才最有力,说他的精神才最为强大。
谁能想象在这样一个极其偏远的山村,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开车要绕过重重叠叠的山,弯弯曲曲的沟,却盛开着这样一朵无比瑰丽的奇葩。
谁又能想象没有高昂名贵的道具,没有华丽美艳的服装,没有声名显赫的导演,一切都朴实如黄土地上的庄稼一样的那些人,却能把一种民间艺术保存的完美无缺。
时代在变,各种剧本都在变,道具更是先进又先进,然“赤沙快活”却一直只演《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杀潘金莲、灭西门庆及其十二门徒的这一节,他们的道具到今天为止,除“文革”期间丢失了4件道具,后来补做外,其余9件道具都是清朝传下来的。
它们不仅仅是一件件道具,不仅仅是铁质的装饰物,而是甲骨文,是长城,是秦的砖汉的瓦,是金戈铁马不变的沧桑。它所寄寓的是一种铭心刻骨的坚守,一种誓死的捍卫,一种血脉相连的印记。
在那个困苦的年代,化妆师和表演者都守口如瓶,坚决不透漏任何有关“赤沙快活”的秘密。即使给儿子娶媳妇拿不出彩礼钱,忍痛把女儿嫁到更偏远的深山;即使是孩子,老人无钱看病;即使是吞糠咽菜,身处绝境……
因为这不是简单秘密,而是奇葩独有的魅力,是大山的气概,是山水间自然天成的默契,更是对祖先的承诺,是责任,是千百年来的使命,是无比高尚的荣耀。那是襁褓中的婴儿,是大山的灵魂,是西山人心灵深处最瑰丽最无法描摹的风景。
不,不,不,那是森林的呐喊,是山的怒吼!是海的咆哮!是震颤心灵的最强音,是一代代西山人强大的精神。
当我们把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不断的改造,不断的融入世俗的元素,不断商业化娱乐化,我们也许会骄傲而又自信的高呼:我们多么伟大!然而我们忽略了它最初的容颜,忽略那些灵魂深处最本质的意义和理念,在一次次的改头换面,扭曲心灵中,我们不知不觉弄丢了自己,弄丢了传统的信仰与激情,弄丢了我们内心最纯真的愿望,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灭亡。
也许,当我们真正弄懂什么是先人留下来的,而先人又是谁的时候,才能读懂大山的誓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