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随想

书包随想

凋弊散文2025-07-10 20:01:34
我右手提着女儿的书包,呼哧呼哧地往六楼爬着。边喘着边说:“宝宝啊,你这哪里是书包啊!简直就是‘炸药包’啊!”已经蹿到四楼的女儿听了哈哈大笑。我又说:“好像貌似比‘炸药包’还沉重啊!如果当年董存瑞拿着它
我右手提着女儿的书包,呼哧呼哧地往六楼爬着。边喘着边说:“宝宝啊,你这哪里是书包啊!简直就是‘炸药包’啊!”已经蹿到四楼的女儿听了哈哈大笑。我又说:“好像貌似比‘炸药包’还沉重啊!如果当年董存瑞拿着它去炸敌人的碉堡啊,肯定举不动!”女儿早已熟悉我的这种“没正事”的语言风格,知道我是在夸张,又是一阵笑。笑完,问了我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老妈,董存瑞是谁啊?”唉,对于现在的孩子,董存瑞已经是“古董”了!我又给她讲了点董存瑞的故事。接着,我边呼哧爬楼,边唱了起来:“背着‘炸药包’啊,我去上学校,小鸟说早早,天天不迟到……”女儿也和我一起唱了起来,她早已在自家门前等着我了。“宝宝啊,天天上学背着这么沉的大书包子,你不累吗”女儿说:“不累!早就习惯了!”悍!
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因为,学校离家近,从上学的第二天开始,她就上学放学一个人走了。来回接她,我嫌麻烦。我经常对她说,你是我“甜蜜的负担”。她就佯装生气,噘起小嘴,举起小拳头来给我“捶背”。我们之间更像姐妹,她经常喊我“大姐”。我还写过一篇关于我俩的文章,题目就叫《我的女儿我的妹》,上高一的小侄女说这个题目很新颖!
女儿很独立,从没让我们接送过。今天,我是在一楼小超市碰见了刚放学的她,才给她拿书包的。没想到,居然这么沉!不禁心疼起女儿来了,不禁为这一代小小人们悲哀起来!
不由的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些曾经背过的各式书包……
我的第一个书包是一个淡蓝色小碎花布做的。里面只装着一个印着花草的铁皮文具盒,文具盒里是两只麻杆铅笔和一块橡皮,一个格尺;还有几个小方格本、算草本,和两本书。书包极轻快,只用右肩或左肩一挎,就如小燕子似与那些邻里上学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连说带笑地飞往学校了。无论多远的路,也不觉得书包沉重,也不觉得累。每天每天,通往学校与家的那一条宽阔的土路上,孩子们背着各色花布书包身轻如燕,一群又一群地飞来飞去,他们欢快的歌声与笑声划破寂寞的长空,给这个北国小镇带来了活力与温暖。那时候,没有家长接送。我们很自由。
在姥姥家住的那个北国小县城,我背着我的那个有着淡蓝色小碎花布的小书包,完成了我的小学一年级学业,还当上了班长。二年级时,我被接到父亲部队所在地——辽宁抚顺市。我又背着我那个小碎花布的书包走进了当时在市里最有名的“干部子弟”小学——北台小学。第一天,我跟随父亲默默地走进校园,我在他面前是从不敢主动说话的,除非他问我答,像审讯犯人似的。第一天放学,我就以一个敏感儿童最敏锐的眼睛,发现:我的小花布书包在那一群“军挎”中显得多么土气!仿佛土头土脸的“灰姑娘”!我也自然地成了人群里的“丑小鸭”,一些同学还频频回头瞅我的书包,眼光惊奇又带着鄙夷。
回到家里,我偷偷地管母亲要“军挎”。我说人家全校同学都背那种深草绿色的部队战士背的那种“书包”,只我一个人是自家做的花布书包,太土气了!这些无理要求我是不敢和父亲说的,说了肯定会招来一顿训斥。可能是母亲和父亲说了吧,反正没几天,父亲就给我拿回来一个崭新的“军挎”。里面仍是一个铅笔盒,只不过是,那原来的铁皮的已经换成了宽款的海绵的,图案也更清淡更漂亮,里面的橡皮变成了大块的有着淡淡的粉色和淡淡的香味的“香橡皮”。这种文具盒与橡皮是那时的新上市产品,估计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还没使用吧。我的那些“高干子弟”的同学们,早已经鸟枪换炮了。第一次背上新书包上学那天,甭提我心里多高兴了!我鸟一样哼着歌走进校园,在同学们惊奇与羡慕的眼光中走到自己的位置,轻轻地把书包放进书桌,连听课时的坐姿都比以前直了!
后来,升初中,开始懂得了将来要考大学,要为自己拼未来。那时,上放学的路上,是我背英语单词的时间。连背的是什么样的书包现在都没一点印象了!反正肯定书本也不太多,不十分沉重。因为,中午不回家的同学还可以在书包里装饭盒,我们还可以在放学的路上慢慢地晃荡着,东张西望地看路人看风景。那是一群脖子上没挎“奖牌”的鸽子,每一天,飞得很自由。
我的高中是在全县唯一的重点高中念的。这时,我们的生活突然节奏加快了!仿佛每一个人都有可庄严的使命感。我们开始分秒必争,甚至,吃饭只用5分钟,不管好赖饭菜,吃完,嘴巴一抹,就直奔班级了!有时,连上厕所都手捧着书本。我的那些同学当时农村孩子居多,他们有太多的吃苦耐劳精神了!他们后来不少人考入了北大、南开、中国政法等名牌大学。那时,我们住宿,没有书包。每个人的课桌上都高高地摞了一摞书,书桌里也是一堆书。我们仿佛“书虫”,脑袋钻进书堆埋头就看,甚至,没人注意你的脸是否洗了,他的头发是否多日没洗变成发霉的野草了!但,那些没有书包的日子,却是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最沉重的日子!父母与亲朋好友们的期待、老师的希望、自己的理想……仿佛一个大大的沉重的“书包”,压得我们喘不上气来,只能用十二分的努力来争取考上大学,从而“卸包”。那个时候的“书包”,是我们精神上心理上的“包袱”。许多人高考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与这个大“书包”有着直接的关系。
人的学生生涯离不开书包,就像独自旅行者离不开行囊。所以,现在的书包已经都是“双肩式”的了,背起来不觉得累,而且,两肩平衡受力,不容易一高一低,但如果太沉重了,却会压弯腰的。书包虽然不能像旅行者的行囊,越轻便越好,但行囊过于沉重了,就会造成旅途不便的。应该捡最重要的东西放里面,免得让旅者因过度劳累而中途扔弃。现在的一些小孩子刚上学就开始弃学厌学的很多,大概与书包的重量有关吧。
所以,曾经有人呼吁过“减负”,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让孩子们的聪明智慧与笑声一起快乐地飞起来!……这个当年被各大媒体炒得快烂熟了的教育部“最高指示”,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云清风淡了无痕了!
我女儿才小学四年啊!真替孩子累得慌!……好在,由于营养充足她的个子还没被压得不长。真是万幸!某天,我去一楼小超市,看到老板娘正辅导她女儿小学算数呢!那个孩子又瘦又小,小脸苍白,文文弱弱的,貌似林黛玉。我一直以为她也就4岁吧。我问她孩子这么小教这些计算干嘛?她说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