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刀”的转变

“石一刀”的转变

表亲小说2025-04-11 03:54:36
朋友,只要你想在昌盛县医院做妇科手术,人们就会告诉你,去找“石一刀”。“石一刀”原名石芽子。有一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语,便能证明他的医术高明:不见石芽子,不脱裤子。这话就是说,凡妇女有妇科病,要动
朋友,只要你想在昌盛县医院做妇科手术,人们就会告诉你,去找“石一刀”。
“石一刀”原名石芽子。有一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语,便能证明他的医术高明:不见石芽子,不脱裤子。这话就是说,凡妇女有妇科病,要动手术了,都要石芽子来主刀。只要没见到石芽子来,妇女们就不脱裤子。还别说,石芽子的手术刀,还真有两下子。这么与你说吧,他做手术有两大特色,如果说,别的医生做这个手术,需要半个小时,他一刀下去只需要20分钟。别的医生做这个手术,刀口开有10厘米长,他一刀下去只须开口6厘米长,还没有后遗症。所以,在这方圆几百公里地区,包括附近几个邻县的群众,都知道这位“石一刀”。只要妇科乃至外科要做手术了,人们就会来找他主刀。省医学院几次三番高薪调他去,无奈他不感兴趣。由于找他做手术的人特别多,所以,要特意点名请他做手术,就有一个送“红包”的无形规矩。就算医院轮到他做手术,幸运者也有个送了“红包”放心的心理。多年了,接“红包”对于他来说,早已形成了习惯动作。
尽管这种习惯动作,他现在还常常在做。然而,人们发现,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当病人出院之际,他大多时候总要找到病人家属私下谈一次话。每当这时,病人家属总是千恩万谢,带着无比感激的心情离开医院。人们没有发现,“石一刀”还将自己多年来收受的“红包”款560多万元,全部捐赠出来,送给了灾区的人们。当然,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与妻子小妹商量好了的。
那天晚上,当从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数以万计残不忍睹的逝去的生命,看到那在堆积如山的废墟中掩埋着的许许多多大人和小孩求救的画面,特别是当看到那些急需抢救的生命垂危的伤病员时,“石一刀”夫妻俩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们异口同声:要到灾区去救助灾民!要为支援灾区人们多出一份力!多流一滴汗!
院长劝说:当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理当前往灾区,尽你们所能,救助灾民。没去,留在本地,做好本职工作,一样也是支援灾区。院长说着说着,话锋一转:你难道不觉得,站在你们面前的所有病人,不也就是一个个灾民吗?这里所有的病人,他们一样地需要你们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身边急需我医治的病人,她们本身有病,不能工作,还要拿出大批的钱来交医药费,她们不也就是我身边急需救助的“灾民”吗?与其舍近求远地去救助灾民,(祖国需要义不容辞),不如尽心尽力地帮助这些病人早日康复,这不也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吗?一想到自己平时还有收受病人的“红包”之举,“石一刀”就羞愧得脸红心跳,无地自容。那不正是给“灾民”(病人)雪上加霜吗?平时他想:病人有求于我,我为她们解除伤痛,收受点“红包”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自以为这种事情也太理所当然的了。只有在这次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此时此刻,他才一下子被震清醒了,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和妻子小妹一拍即合:460万元“红包”款全部支援远方的灾民。并作出一项规定,凡做手术从此不再收病人一分钱“红包”。只是手术前,有些病人家属非要他受下“红包”不可时,他也收下,那是为了让病人家属放心。一旦病人病症痊愈出院时,他就会主动找到病人家属,将红包如数奉还。
标签
相关文章